无限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旧日音乐家 > 章节目录 第八十二章 大师手笔(6K二合一)
    校友尼曼大师即将亲自上台演示,范宁不由得心驰神往。

    但往回思考米尔主教的上一句时,他又好像想起了什么东西。

    李·维亚德林…李·维亚德林…这是会长的全名?

    “或许我需要说一句,我也是刚看到主题。”身为考察团成员的维亚德林爵士起身,澹笑着开了一句玩笑。

    参礼席上飘出几束轻而友善的笑声,包括前排巴萨尼的家属。如此氛围的出现,或许在常人葬礼上难以理解,但这位伟大诗人绝非常人。

    “您这是在徒增他们的心理压力。”退到圣礼台角落的米尔主教笑道,“今天也算是另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时刻,我们的伟大钢琴家‘李’重归舞台了。”

    “指引学派的李·维亚德林,就是曾经的那个钢琴家‘李’?”台下整体仍然肃静,但有不少人已开始互相凑近,轻言细语地交流起来。

    听闻米尔主教的话,范宁在这个世界记忆犹新的儿时一幕,也终于和此刻台上高大魁梧的身影联系在了一起。

    新历900年世纪之交,文森特曾带着10岁的自己听了一场震撼人心的独奏音乐会,主人翁正是一位叫“李”的钢琴家。

    他约有近二十年开音乐会的经历,虽然那时已到中年,但仍具备挺拔俊美的形貌和浪漫忧郁的舞台气质,而在演奏风格上,他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窒息的炫技效果:极快的速度、辉煌的声响、复杂艰深的层次、疾风骤雨的八度、爆炸般的强弱对比…他的巡演场场爆满,各国听众无不如痴如醉。

    尤其是出身名门望族的淑女和贵妇。

    那些狂热的女性崇拜者们,会在他乐曲演奏的间隙鼓掌时疯狂尖叫,或哭泣不止,有人频频在现场因为缺氧而晕倒,甚至有人在演出谢幕献花时把自己的贴身金银饰物往台上扔去。

    上世纪末《提欧来恩文化周报》曾有较为保守的乐评家,带着批判意味地指出“淑女们,或女士们,就像蚂蚁成群地围在甜点边上那样聚拢在他的身边…争他掉落的头发,吻他吸过的烟蒂,甚至有淑女喝下了他住过的酒店浴缸里剩下的热水…”

    现在从两世记忆互相印证着来看,这位钢琴家简直就是蓝星上李斯特的翻版。

    “这个世界的我好像正是从那场音乐会结束后,开始吵着要正式学习钢琴的…嗯,不是那种原因,是音乐上被震撼的原因。”范宁暗自回忆道。

    但就是在那场音乐会上,“李”没有任何预兆地宣布决定退出舞台,直接取消了往后排到了下一年的排期,范宁唯一的一次聆听竟成了爆炸性新闻的现场亲历者。

    从此这位传奇钢琴家消失在了公共视野里。

    范宁回忆起钢琴家“李”当今仍在流传的那些风流韵事,又联想到刚刚维亚德林见到麦克亚当侯爵夫人的复杂神色。

    这位曾经的女高音歌唱家可并未传出过什么绯闻,范宁倾向于认为,维亚德林虽被名媛千金环绕,但对于自己的师妹或师姐,却可能曾处于一种爱而不得的状态。

    圣礼台的鲜花侧方,是一台黑色的“波埃修斯”九尺钢琴,维亚德林已在琴凳上落座,他抬着头,目光穿过钢琴支架,凝视着八个音符上方高处的一幅幅壁画。

    不知会长的技巧和风格发生了何种变化?范宁同其他听众一起屏息等待着。

    其实这么一刻意对比,从其五官依稀可见当年特征。但13年过去,从中年到普通人意义上的暮年,会长跑到事务所开了个饭店,又晋升了邃晓者,气质变化太大,更重要的是,会长还秃了…

    维亚德林结束凝视壁画的沉思,视线变为平视前方,同时将左手提到了钢琴键盘上。

    轻巧快速的g大调音流,从中音区密集地流淌而出。

    它们的局部构成元素,是欢快的回旋音型,但每个乐句的长呼吸线条却贯穿三个八度的音域,先冲至是十分大胆了,与诗歌的神秘主义气质极为吻合。”范宁一眨不眨地盯着大师在高处的背影,“嗯!?什么?这是什么奇怪的调性布局?”

    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两小节间插段,不着痕迹地将调性往下移了一个半音,从原本只有一个升号的g大调,变成了足足有六个升号的升f大调。

    “呵,灵感在白天也在夜晚降临,

    追索之心知道它去往哪里;

    有人曾经在美酒的红色中看见,

    那不可败坏的玫瑰。”

    又是巴萨尼的另一首诗歌,尼曼吟唱的情绪带上了一丝游移和暧昧,调性继续下移一个全音,来到了g大调的平行e小调,伴随着低声部的对位线条,和双手在上下层键盘交替弹出的大二度音程,色彩发生了更鲜明的变化。

    “它慵懒地向他身上抛撒,

    褪色的花瓣和欲望的甜蜜;

    当时光和世界正渐渐消逝,

    在露水和火的暮色中之时。”

    这时包括范宁在内,逐渐有人明白了尼曼的创作思路:调性!

    这位大师是想以八个音符的主音为调性布局,现场将巴萨尼的一些神秘主义诗歌改编为艺术歌曲,从而得到一首各部分具备组曲性质,又带着单乐章完整性的管风琴声乐作品。

    果然,接下来,尼曼大师继续转调,从e小调到d小调,再从b小调到c大调,他一共使用了三首诗歌,最后来到了属准备的d大调上。

    这完全不是单纯的演奏技巧所能做到的,他的旋律绝非简单的“为歌词配曲”,诗歌每一处细腻的情感变化,原文本中情绪和光影的波动,全部在旋律起伏中精妙地体现出来。

    在如此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诗歌作歌词,谱写出旋律,置于统一的音乐逻辑,并体现出和声、节奏、织体与神秘主义思想的内在联系,这光是对于文学素养的要求,便让等待的一众着名艺术家们心生惧意。

    最后一首巴萨尼的诗歌,调性来到第八个音符的主音,重归乐曲最初的g大调,但音乐给人展示的色彩,传递的情绪却隐约出现了升华之意。

    “在被风吹折的老树荫中,

    静坐在那古老的青石上之时,

    由于脉搏的勐一下跳动,

    我悟知辉光是活生生的存在,

    人类则是无生命的幻影。”

    尾声,音响效果归于宁静,低沉的g音反复鸣响,那些不知何时变得暗澹的,从教堂拱顶投射而下的光束,仿佛欣欣然睁眼,强有力地透过了各物件低迷的阴霾,康慨而又热烈地笼罩在了聆听者身上。

    “我悟知辉光是活生生的存在,

    人类则是无生命的幻影。”

    当尼曼右手最后一条活动的旋律停于b音时,范宁觉得周身的热量在那一刻尽皆涌起,快被点燃,音乐与诗歌创造的美,融合进大量神秘主义的启示,带给了他极致的愉悦和震撼。

    很多研习隐秘知识时难以想通的细节,此时有了茅塞顿开之象,一些入梦中缥缈的气味、色彩和情绪,也从难以言说变得昭然若揭。

    一时间竟分不清这样的异质感受是来自尼曼大师,还是因鲜花从中诗人巴萨尼的遗体而起。

    教堂鸦雀无声,只有尼曼大师踏下台阶之声回荡。

    “波格来里奇先生所言十分正确,‘新月’无论在哪一历史年代都是极端重要的存在,一首临时随心之作便能造成如此强烈的灵感震荡...同样是人,具备不同程度的‘格’,对我们的价值意义简直天差地远。”前方的何蒙长出一口气。

    范宁四肢发热,思绪如潮,心脏沉缓而有力地搏动。

    听了维亚德林,再听尼曼大师,他终于明白了这些“伟大音乐家”和“伟大音乐大师”的恐怖之处,当前如果光凭自己的修养,也仅是可以和那些“着名音乐家”竞争一二罢了。

    有炫技吗?虽然伴奏也有很多高难度的段落,但范宁觉得尼曼没有一处为了炫技而炫技,他所呈现的音符无一多余,绝不会空洞地去增厚八度、叠置双音、平添华彩,每一个声部的走向,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也许这只是他不刻意的风格流露。

    即使自己灵感充盈,即使有前世无数古典音乐记忆加持,自己在这些真正大师面前也会底气不足,这和把现在的自己放到前世,去面对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是一个道理。

    包括米尔主教和其他考察团成员在内,没有人对维亚德林和尼曼的音乐做出点评或表态,因为这没有任何必要。

    这两人的演示简直就是实质化的震慑,受他们影响,接下来登上圣礼台上的艺术家们,绕是平日舞台经验丰富,此刻也难免又不同程度的拘束。

    第一个上台的,就是即将与提欧来恩国立音乐学院合作钢琴协奏曲的迪托瓦,他的状态显然受影响最大,在演奏了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即兴曲后匆匆下台。

    “不愧是着名钢琴家,这首即兴作品,如果在全盛状态下好好打磨细节,按理说应有肖邦《幻想即兴曲》的四五分水平…只可惜,这个排序,这个状态…”

    范宁甚至怀疑这样的安排,是不是考察组专门测试这群艺术家的抗压能力的。

    ……

    第四个是皇家音乐学院首席指挥阿多尼斯。

    “都第四号了,他的状态应已恢复了不少,这首变奏曲也算是别出心裁,甚至能称之为‘逻辑性强’,但既然选择了浪漫主义语汇作品,有会长和尼曼大师演示在前,不去探讨去姐妹艺术或神秘主义的相关性,终究还是少了那么点意思。”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范宁觉得去年那场圣来尼亚大学即兴测试上,众人所表现出的水平,与今天尼曼大师演绎的水平中间差了一百个阿多尼斯。

    尤其自己的手指机能一般,还好等下的计划不是浪漫主义。

    大家的演绎篇幅普遍较长,好几个人创作的是多乐章作品,时间达到了二三十分钟,随着状态的逐步回升,考察团也频频露出了满意神色。

    毕竟这些能取得现有成就的艺术家们,天赋绝非寻常,在不拿他们和尼曼大师比较的前提下,皆是惊艳之作。

    他们根据给定主题,临时随心创作的音乐,是其他作曲专业人士用书面创作的方法搜肠刮肚几个月也写不出来的。

    十个人的展示花掉了约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当最后一人走下圣礼台后,全程沉默审视的麦克亚当侯爵终于朗声开口。

    “米尔主教阁下,及考察团诸位,我这边有一个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