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我的代码分身 > 209 破案了
    对人类思维的定量化研究是量子态人工智能的分水岭,从前无论是丹菲尔记忆公司对人类记忆做手脚,还是后来对大脑皮层进行虚拟影像的投影,其实都是人类思维的皮毛。

    而一旦人类思维可以定量化,那意味着可以用一个模型搭建出来人类思维的过程,实现人类思维的迁移。

    陈旭猜测这个过程很像他可以将自己的思维浸入代码分身的过程。

    他愈加觉得自己离代码分身的本质越来越接近了。

    他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尽量用平稳的口气问图勒:

    “那你可以搭建模型吗?”

    图勒不确定的口气说道:

    “这边只给了数学公式的理论过程,我验算过,应该是对的,具体试验还得靠你们的量子计算机科研人员。”

    陈旭一拍手,说道:

    “对,我马上给你找来最专业的量子态研究专家。”

    陈旭回到MIT,找来了乔伊斯的研究团队。

    乔伊斯教授是专攻量子态计算机的大手,陈旭让乔伊斯计算一下,搭建这样的一个模型,需要达到怎样的实验条件。

    乔伊斯教授本来手里还有项目要忙,但是听说陈旭要他帮忙,立马放下手里的事情,赶往了图勒的项目组。

    劳瑞教授听说了这件事,也连夜坐飞机回波士顿,用劳瑞教授的话来说,用量子计算机研究人类思维,她可比乔伊斯专业多了。

    经过日夜无休的忙碌,团队终于计算出来实验要搭载的量子计算机至少需要三百粒以上的超导量子比特。

    但是现如今人类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也只能操控18粒超导量子比特。

    300和18相距甚远。

    从操控18个量子比特到19个,人类用了这近十年,仍没有迈过这道坎。

    陈旭看着近在眼前的机会自己抓不住,他又遗憾又不甘。

    乔伊斯教授的团队无奈地撤出项目组。

    但是劳瑞教授仍然没有放弃,陈旭在晚上路过项目组,发现劳瑞教授仍然在和大数学家图勒在讨论着什么。

    他想进去劝劳瑞教授休息一下,但是他最终没有走进去。

    他了解劳瑞教授,她没有放弃之前,没有人能阻止她。

    陈旭没有等在这边,他又回了非洲,相比较守着图勒这个没有具体期限的项目,他对非洲凯伦挖掘代码分身高级文明的项目更上心一些。

    等陈旭回到非洲,这边的工作小组的一名员工找到了陈旭,说他在业余期间研究了一下人类脑电波信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办公室里,陈旭示意对方坐下说。

    员工说道:

    “我们的这个项目采集了近十亿人的脑电波信息,每个人每一刻的脑电波信息都有具体的量子形态,我出于无聊,选中其中一个样本,与其他所有样本的量子模型,进行了对照。”

    陈旭坐直了身体,他觉得重点来了。

    “主样本在某个时刻的脑电波信息对应的量子形态,和另外一个样本在另一个时刻的量子形态,有了重合现象,本来这就不正常,这比地球上出现两个同样的树叶还要几率低,但是还有更不正常的现象。”

    员工说到这里,咽了下水口。

    “到底是什么?”陈旭已经迫不及待地问了。

    “在重合的那个时间点后,两个样本会持续很长时间的完全重合。”

    “两个人的脑电波信息完全重合?!”陈旭有些难以置信。

    员工也很激动地说道:

    “是的,像是那一瞬间,两者产生了量子纠缠现象,并维持了一段时间才被打破。”

    陈旭呢喃道:

    “也就是说,在完全重合的这段时间里,两人脑子里的情景是相同的。”

    员工点头说道:

    “我想这可能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到了一个完全没来过的地方,会觉得很熟悉,还有的时候做一件事会觉得曾经做过。”

    “因为那些记忆是别人的。”陈旭总结道。

    员工打了个响指,表示正是如此。

    虽然这个现象现在看起来没什么价值,但是陈旭觉得能发现这个现象很不容易,他看向这个员工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员工见陈旭看向自己赞赏的目光,他有些受宠若惊地说道:

    “我叫甘左,以前是在谷歌做大数据的工程师。”

    陈旭点点头,问道:

    “谷歌也算是行业巨头了,为什么离开谷歌加入非洲这儿的凯伦项目,非洲可不好过啊?”

    甘左嘿嘿笑道:

    “我觉得九日科技未来比谷歌有前途。”

    陈旭更加赞赏这个年轻人了,他说道:

    “好,九日科技不埋没人才,等这个项目结束,我给你安排个好职位。”

    甘左还是那副憨笑,说道:

    “我就是误打误撞才发现的这个现象,感谢陈总器重。”

    陈旭摇摇头说道: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有九成都是在巧合中前进的。”

    “量子态的不确定性?”甘左附和道。

    陈旭学着甘左之前的样子抬起手打了个响指。

    两人相视而笑。

    ......

    这天晚上,陈旭都准备睡觉了,接到劳瑞教授的电话。

    接听后,劳瑞教授那边的口气很激动:

    “我想我找到了对人类思维建立量子模型的办法。”

    “什么?!”陈旭一下没了睡意。

    劳瑞教授说道:

    “我们可以用许多个量子机器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比如我们画工程图,我们并不是在纸上画出来三维的图像,而是在各个角度画图,拼凑出来的一个完整的图像...”

    陈旭一边听一边安排私人飞机,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波士顿了,亲眼看着劳瑞教授演算过程。

    劳瑞教授的算法模型确实具有可行性,不过到底行不行,还是要看最终的试验。

    陈旭便又跟着劳瑞教授来到非洲,在原有的量子机器基地上继续建设量子计算机。

    按照劳瑞教授的设计,他们至少还需要建立一百个量子计算机。

    近两百亿的费用,全世界也只有九日科技可以拿得出来。

    建设量子基地的这一年,资金和人力源源不断地涌入非洲,为了方便,陈旭在当地建立了铁路、机场、电力设施,无意中带动了非洲的发展。

    当地人民都尊称陈旭一声‘尼阿美’,是创世主的意思。

    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而且后续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陈旭旗下的几家大企业也撑不住,陈旭想了想,决定再找个赚钱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