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鏖战大洪山 > 章节目录 第三章 推磨青峰山
    1941年初夏,川军 161师指挥部来了两位神秘客人,已晋升为少将师长的何书恒秘密接待了他们。

    这两位客人是新四军第 5师派来的。皖南事变后,国共两党基本上已经撕破脸面,但师长何书恒与新四军原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整编后的第 5师仍有秘密往来。

    这一次,新四军第 5师又为何部送来了一份十万火急的情报:“日军正在随县和京山集结,前者可能沿襄花路进攻老河口;后者可能从京山进袭大洪山,围攻贵部。”

    何书恒来到地图前面:“襄花公路位于大洪山北麓,京山位于大洪山南麓。看来,日军是要南北夹击大洪山根据地。”

    “谢谢你们送来如此重要的情报!回去告诉李师长,我部即刻调整战略部署,绝不能让鬼子的阴谋得逞!”

    送走客人,何书恒拿起桌上电话:“给我接集团军总部!”

    “报告总司令!我是何书恒,刚刚截获重要情报,日军正在随县和京山集结,将要从大洪山南北两麓夹击我部防守区域,请总部给予支援。”

    “书恒,日军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攻占大洪山,寻找入川突破口。着令你部死守青峰山隘口,将鬼子阻挡在大洪山之外,其他各部搞好策应。”

    “是!请总司令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让一个鬼子通过青峰山!”

    青峰山位于大洪山南麓客店镇境内。它山高坡陡,最高海拔超过千米,素有“荆楚屋脊”之称。它地势险要,青翠如碧,山顶有泉,一年四季水不断,酷暑旱灾水不干。主峰西侧有个洞,相传远古时期紫阳真人曾在此修炼成仙。在它的山边有一个隘口,控制着一条从京山到钟祥向北直插大洪山腹地的道路。而要进入这个隘口,必须经过“马家湾”和“斗笠畈”这两地。位于青峰山脚下的“马家湾”地势险峻,到达这个地方只有一条挂在山壁上的“之”型路;而“斗笠畈”由一百块小型梯田组成,相传古时候有位农户在此栽秧,栽完后数来数去只有九十九块田,当他准备放弃拿起放在一边的斗笠回家时,才发现斗笠下面还盖着一块田还未栽,于是这片地便被人们戏称为“斗笠畈”。“斗笠畈”由于近些年战乱不断,早已无人耕种,到处长满荒草和灌木,人行走其间难于找寻。

    鉴于青峰山战略位置尤为重要,经过再三权衡,何书恒把死守隘口的任务交给了 482团,另调配了两个迫击炮连归该团指挥。

    自从何书恒从 484团团长位置上晋升为少将师长后,他便把萧德军从 484团 1营营长位置上提拔到 482团担任副团长,该团是个加强团,团长长期在家养病,团长一职便由副团长萧德军代理。

    何书恒知道萧德军这个人不仅有勇有谋,善打硬仗,颇具将帅之才,而且暗地里与新四军的联系非常密切,很有可能就是中共地下党员。把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他,就可以得到共*党领导的新四军和当地抗日武装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完全可以让人放心。事后证明,何书恒的这一决策非常英明。

    萧德军接到死守青峰山的命令,内心掀起波澜,因为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如果稍有闪失,让日本鬼子经过此地进入大洪山,他将成为千古罪人。这不,就在他接到上峰命令的同时,也接到地下党组织传来的任务,要他全力配合何书恒部守住青峰山,粉碎鬼子的阴谋,保卫大洪山根据地。

    “请党组织放心!誓死守住青峰山!”

    随即,萧德军按照何书恒的命令在青锋山一带全力备战,新四军传来的最新情报在提供给何书恒的同时,也传递给了萧德军。

    “日军已沿大洪山北麓向枣阳地区进犯。”

    “日军已在京山孙家桥一带集结兵力约四千人,还有炮兵部队。”

    “孙家桥日军已经向贵防区进发。”

    能适时掌握敌军的动态,做到知己知彼,这让萧德军感到十分踏实和温暖,因为他身后有两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

    日军的进攻如期而至。

    5月 5日拂晓,聚集在孙家桥的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青峰山发起猛烈攻击。青峰山上枪炮声、爆炸声震耳欲聋,山石横飞,硝烟四起。

    萧德军早有准备。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日之战武器装备不对等,是导致中方溃败、日军猖獗的主要根源。

    先看团一级装备。日军一个步兵联队约有 3800人,辖三个步兵大队,一个联队炮中队,一个步兵炮中队,一个速射炮中队;一共有 12门 92步兵炮,81具掷弹筒, 36挺重机枪,81挺轻机枪,并且可以得到旅团甚至师团所属的 75毫米山炮的支援。而中国军队这边,就拿当时装备最好的 3个“德械师”来说,一个团 3000人左右,有 12门 82迫击炮, 18挺重机枪,81挺“捷克式”轻机枪。对于其他的部队,比如八路军、新四军,一个团都不一定能摊上一门炮,重机枪能有几挺就不错,轻机枪甚至都是营一级才有的火力。

    再看看排一级装备。日军一个小队 54人,装备有 3挺“歪把子”轻机枪和 3个掷弹筒。而中国军队一个排 44人,装备只有一门 40毫米迫击炮和 1挺“捷克式”轻机枪。

    最后看看单兵装备。日军人手一杆三八式步枪,配弹 240发,还有两颗手雷。而中国军队除了“德械师”,大多数部队配备的步枪是“中正式”、“汉阳造”,还有的是“老套筒”,即使是这样,有的部队也不是每个士兵都能装备到。配弹方面,国军每人 20发,而八路军、新四军每人只有 5发。

    萧德军心里明白,就眼前而言,中国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军相对抗,硬打硬拼是下下策,得不偿失。他读过孙子兵法:“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他也研究过游击战法:“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于是他对这一仗做了周密的部署,将阵地战与游击战有机结合。

    对于日军的进攻方式,萧德军早有研究,那就是程咬金惯用的“三板斧”:先是飞机扔(炸弹),再是大炮轰,然后才是步兵冲。他也知道日军进攻中的三个强势武器:歪把子,迫击炮,掷弹筒。在这强大的火力面前,正确地选择应该是避其锋芒,后发制人。于是他在排兵布阵时先让两个营的兵力守在山头阵地,日军炮声一响,这两个营就迅速撤离来到“马家湾”两侧的山沟中隐藏起来;另派一个连,携带两挺重机枪在山背后一个溶洞里隐蔽待命。因此,不管日军的炮火如何猛烈,萧德军统统置之不理。

    待日军炮击轰炸慢慢疏松下来,萧德军知道鬼子已经开始向阵地冲锋,于是他下令隐藏在山洞里的那个连立即冲上山头占领阵地。

    鬼子已经冲到了山脚下,山头上的两挺重机枪才开始远距离扫射,

    步枪的声音、轻机枪的声音稀稀拉拉,给人的感觉山上的守军已在轰炸中遭受重创。

    当鬼子通过“之”型路进攻到“斗笠畈”时,山头上的那个连已经开始分组掩护梯次向山后预备阵地转移。进攻的鬼子见到山上守军溃退,以为大获全胜,“嗷嗷”怪叫着往上冲。

    此时“斗笠畈”上到处长着半人深的茅草和易燃的矮树灌木,这是萧德军设下的火营阵。

    当进攻的几百鬼子进入这一地带,随着萧德军一声令下,早已做好准备的十二门迫击炮立即开火,连续出膛的 200余发燃烧弹铺天盖地砸向这片山头和山坡,茅草丛中立刻燃起冲天大火,经大风一刮,风助火势,整个山头和山坡完全被笼罩在硝烟和烈火之中。在茅草丛中的日本鬼子猝不及防,被烧得鬼哭狼嚎,纷纷下山逃命。这些逃出火营阵的鬼子又遭到迫击炮的火力打击和重机枪扫射,死伤无数。

    482团的官兵们开怀大笑:“龟儿子的,让你们尝尝火烧烤猪的味道。”

    看到第一轮进攻失利,日军立即在炮火的掩护下组织第二次攻击。殊不知这第二梯队刚冲到山脚下,又进入了埋伏在山沟里两个营的火力范围。“格老子狠狠地打!”一阵猛烈的机步枪扫射和打击,鬼子丢下近百具尸体,再次溃败了回去。

    接连几天, 482团在萧德军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推磨拉锯战。

    “赶快撤退,鬼子又要炮击了……”

    “赶快抢占阵地,鬼子又要冲锋了……”

    “把鬼子放近了再打!准备拼刺刀……”

    十天过去了, 482团虽然伤亡惨重,但打出了气势,打出了水平,

    硬是没让鬼子通过青峰山这个隘口。

    师长何书恒看到战斗如此惨烈,内心十分震撼,他对同为黄埔生萧德军的作战指挥能力和顽强的战斗作风感到由衷的敬佩。与此同时,他内心也十分纠结,因为他刚刚又接到第 29集团军政工处发来要求彻查萧德军是否为中共地下党员的绝密电报,但凡被军统组织盯上,就绝非一件好事。至于萧德军究竟是不是中共地下党员,他虽然有所怀疑但也不敢确定,经过暗中观察,种种迹象表明萧德军只是与中共地下组织有着非常隐秘的接触和交往,就像他与新四军第 5师一样,为了共同抗击日寇,双方有着情报互通和物资互送等往来,这些行为都是在“国共合作”大的环境下进行的,都是为了战局着想,绝不存在投共通共之行为,顶多只能算作亲共。因此他真心希望萧德军这样的将才不要因为背上通共的罪名而葬送大好前程,更何况现在的局势正是用人之际。

    青峰山阵地。日军再次向守军发动猛烈的炮击,飞机在阵地上空盘旋轰炸。萧德军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日军火力虽异常猛烈,但地面进攻却显得迟缓,与炮火并不完全协同。

    “格老子的!鬼子又在玩什么花样?看似在进攻,其实是掩护撤退的节奏哦。”萧德军作出判断,命令各部准备追击。

    正在这时,新四军的情报再次送达师长何书恒手中。情报说,敌主力已在撤退,新四军正派部截击。

    判断和情报不谋而合。何书恒立即命令萧德军团全线追击,同时又命令其他部队协同追击。

    此役,攻打青峰山的日军大败而归,企图从大洪山南麓包抄大洪山根据地的行动彻底失败,日军死伤两千余人,还有 7个士兵被萧德军团俘虏。

    萧德军率部坚守青峰山半月有余,用巨大的代价粉碎了日军通过青峰口攻占大洪山继而进攻四川的计划,其战功卓著、世人可见。然而在战后总结、论功行赏的问题上,集团军政工处以萧德军有共党之嫌疑为由,将其一票否决。何书恒据理力争,并以辞职为要挟,最终才帮助萧德军去副转正,他的这一行径引起军政工处一帮大佬们的不快,也为他自身惹来了一系列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