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最新章节列表 第135章 价值百万的花王卫生巾广告
    第135章价值百万的花王卫生巾广告

    临近清明的时候,浦江的风也跟着乱了起来。

    这个时候走在马路上,时不时就会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沙迷了眼。

    江山骑着一辆自行车,顺着人流拐向了东方都市报社。

    报社外墙上“红星”洗发水的广告,已经被幸福可乐的广告覆盖住了,

    与十一面动画墙相映成趣的广告墙,反倒成了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江山曾和大哥商量过,不想让报社的外墙体现出更多的商业气息。

    到底还挂着文化单位的招牌,即使以后被重金收买。

    也定是一排别具风格的商业广告墙。

    但,正因为只留了这一面广告墙,谁要是想上,就必须5000元起步。

    “早,鲁师傅。”江山路过传达室时,对正在擦电视机的门房大爷招呼了一声。

    “早,江编辑,”鲁师傅的心情相当不错。

    “呦,”江山大脚撑地,刹住了车:“电视机买回来了?”

    “可不,”鲁师傅端着搪瓷盆走了出来:“报社一共就买了四台,江总编还分了一台给我。”

    江山赶紧脚一蹬往里赶:“我也得赶紧去看一眼。”

    “还能少的了你,”鲁师傅把水向空地上一泼:“也不想想这些广告费都是谁拉来了。”

    刚走进办公室,还真看见了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

    【第三节,扩胸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江编辑,你快看,”蒋壮壮一看见江山就汇报:“分给咱们办公室的电视机。”

    二十来岁的蒋壮壮目前在报社负责摄影,之前是浦江日报社的一名记者。

    江山凑过去比划了几下广播操:“听门房鲁师傅讲,社里一共买了四台电视?”

    “咱们一台,鲁师傅一台,”丁铃铃主动介绍道:“新闻部一台,副刊部一台。”

    丁铃铃同样也二十出头,原先是副刊部的记者,一直跟在蔡文升手底下工作。

    在报社创立广告策划科之初,就向江山递交了申请。

    本来只想图个新鲜,没想到调过来后编辑、记者、甚至打听小道消息。

    学会得手艺,与日俱增。

    一段时间磨合下来,广告策划科的三人组……其它先不谈,反正这个月的奖金已经是全社最高的了。

    东方都市报有专门的广告业务征订科,目前也是报社人气最旺的部门。

    “总编室也没分着?”江山挺意外。

    “江总编说了,这次就四张电视机票,”丁铃铃也开始跟着电视比划:“先紧着一线的部门使。”

    “合着咱们和门房都成一线部门了?”江山正在努力下腰。

    “可不是嘛!”

    说话间,办公室里的三位,整齐划一的做起了第五套广播体操。

    大有日后,理发店开门操之势。

    这一会,江山正在教两元大将草拟合同:

    “理是这么个理,看上去也不难,但……关键就在于它太不难了,下面我们来看几份来自国外的广告合同……”

    赚钱之前,先得保证不被人套头。

    “明天我就要出发去广-州了,”江山想给自己培养两位得力干将:“我走了之后,你两把这些材料都学学透……”

    “嗳!”

    “伱就放心吧,江编辑。”

    这边刚说完,那边电话铃就响了。

    江山抓起了听筒:“东方都市报,请问你找哪一位?”

    下一秒捂上话筒,对着丁铃铃压着声:“以后电话都你先接。”

    丁铃铃倒是想接:“你手太快,我还没反应过来呢。”

    “是江山吧,”听筒里的声音可不是一般大:“我都听见你声了。”

    江山一听就知道是谁:“早啊黄老师。”

    “早早早,”黄永钰连声音都带着笑:“那事,我已经帮你办好了。”

    “我什么事?”话一问出口,江山也反应了过来:“不会是《射雕英雄传》的事吧?”

    黄永钰得意道:“我一个电话就办成了……”

    查良镛对于大陆转载自己小说的事一向支持。

    别说报刊小说转载,就连日后授权给张纪中的影视版权,也等于是白送。

    按金大家自己的话就:要让更多的人看见我的小说。

    1979年的香江,是古龙武侠影视剧霸屏的年份。

    也正是在这年,湾湾同意对金庸的部分小说开禁。

    原本首发的也是《射雕英雄传》,只因为有“弯弓射大雕”这句话,就被《连城诀》替换了下来。

    “太好了,我就知道什么都难不到您。”

    这事对于《东方都市报》来说,的确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正好我明天飞广-州,”江山已经迫不及待:“具体的,咱们见了面再聊。”

    “你明天要来广-州?”黄永钰搁下了烟斗:“专门为这事?”

    “香江邮展的事您忘了?”江山提醒道:“邵老师和我约好了,先在广-州汇合,然后和参观团一块过去。”

    “这么说伯林也要过来?”黄永钰的玩心一向重:“我给他打个电话问问,看看能不能把我捎上。”

    “估计不成,早半个月就决定的事了,”江山想想就悬。

    1979年,公办去港最容易,当年一家国营沪企在三个月内飞了香江十一趟,广-州的更勤。

    可,对个人却越来越严了,香江还在当年为偷渡者专门立下了几项惩治法令。

    但这些对于余思归父女来说,根本不算事。

    此行,他们也将同往。

    毕竟余庆涵在那边也有自己多年未见的老友。

    四月四日的香江,同样也是一年中人间烟火最旺的日子。

    由当地相关部门,牵头主办的“世界邮票博览会”如期开幕。

    国家邮政发行局组建的大陆参观团,一行二十余人本着学习经验的目的,走进了展厅。

    江山一直跟在邵伯林的身旁,一路不停的拍照。

    虽然,这次国内并没有给主办方送来展品。

    但江山一路看过去,发现具有中方特色的展品含金量还真不低。

    时间线打清代开始,然后民国、解放区、解放后……

    邮票原图、雕刻原版。

    吴作人的“熊猫’、陈之佛的“丹麦肯、黄与林、和精英广告已经确认会参选。”

    “4月8号……时间有点紧,”江山估算了一下:“你有什么想法?”

    余思归本不大好意思拿出自己的文案,毕竟对方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最主要的是,她在浦江市待了这么些天,除了华侨商场,就没见过哪家商场有卖卫生巾这玩意的。

    “你……也懂卫生巾。”

    江山听后愣了一下,他的确应该不知道,但:“你知道我喜欢研究广告吧?”

    余思归点了点头,江山曾和她说过许多关于国外广告的故事。

    “我知道,你托朋友收集了不少广告资料,”余思归最近也在加强研究:“一出来,就会满大街买报纸杂志。”

    “但卫生巾这事,不用托朋友我也知道。”

    “卫生巾什么事?”

    “其实咱们国家早在民-国时期,就出现过卫生巾的广告。”

    余思归越听眼越大:“民-国时就有了?”

    “当然是舶来品。”

    不但出现了进口卫生巾,大姨夫胡适还专门编稿一篇,呼吁国内开建生产卫生巾的工厂。

    不用想也知道,大姨夫这次要失望了。

    但日-本的妇女之友花王,却一直在死磕卫生巾。

    一想到当今妇女同志的半边天数量,再按年算、月算、片算……

    仔细想想,江山都相当大姨夫了。

    “我准备了两篇文案,”这一会,余思归不再犹豫:“你帮我看看。”

    她自己想想都好笑。

    大晚上的,居然和一男人研究卫生巾。

    好在江山的目光中只透着专业:“不错,挺好。”

    “真的?”余思归自己瞧的都没底气:“你确定?”

    “是挺好的,”江山翻阅到了最后一页,就一卫生巾文案,这妞居然当论文写:“但是肯定拿不到一百万。”

    “嘁,”余思归白了对方一眼:“我就知道会有但是。”

    “笔呢?”

    “怎么?难道你?”

    余思归赶紧把笔递了过去:“这么快,你就有想法了?”

    “凡事要以终为始,”江山最近总说这句话:“花王办这场广告竞标,即是在招广告,也是在打广告,你觉得他们想要宣传的产品优点是什么?”

    “吸水高分子?”

    从报纸上宣布的消息来看,花王这是在向东南亚各国宣布一件事。

    它家的卫生巾加了个新科技,这新科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吸水性超强。

    余思归文案的最后一页,这一会已经被江山的画稿逐渐占满。

    当最后一笔收尾时,余思归已经笑得不成样了。

    “看懂了没?”江山笑问。

    坐在沙发上的姑娘抖着肩呵呵呵:“这谁看不懂?你这设计也太意外了!”

    她死都不会想出这样的鬼主意!

    “咱们可先说好了,”江山表面淡定,内心澎湃:“奖金要是拿到了,一人一半。”

    虽然是日元,但换成人民币也是巨资。

    “你就这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