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最新章节列表 第186章 浦江不敢发,就在燕京发
    第186章浦江不敢发,就在燕京发

    “横竖撇捺组成华丽篇章,一字一句书就精彩人生……”江丰看一眼就明白:“这是字帖?”

    黄永钰点一头:“对,钢笔字帖!”

    浅灰色的窗帘,微微飘在窗户的两边。

    一页又一页,坐在布艺沙发上的江丰看得很慢。

    黄永钰见对方没再吭声,于是也默不作声的端起了茶几上的瓷杯。

    “乾坤未定,你我皆有可能……嗯?”江老指着手上的文稿笑道:

    “刚开始看得时候,只觉得这笔字赏心悦目,这会再仔细一瞧……哈,”

    “内容也挺有看头的吧?”黄永钰知道他想说什么。

    江老笑着道:“这作者是谁?我可曾见过?”

    “作者名叫江山,是浦江一家报社的编辑。”

    “编辑?难怪,”江丰微微点头:“到底是有些墨水的,书就一本硬笔书法,还讲究个行文用词。”

    “你接着往下看,后面更有意思。”

    “哦?”

    能让黄永钰瞧得上的人,应该也是和他差不多的一类。

    相处多年,江院长太了解对方的老底。

    当年的黄永钰,可是痛痛快快就承认了自己喜欢“封资修”的那一套。

    回去写说明材料时,别人都是边写边叹气。

    他倒好,一写就停不下来了。

    到最后交上去时,连审阅材料的人都看入了迷。

    最困难的时候,黄永钰全家被发配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小屋子里。

    他不但没有唉声叹气,还在墙上画了一扇开阔的大窗户。

    “窗外”繁花似锦、虫鸟嬉戏。

    由于家人总是埋怨小屋像个闷罐,他就干脆给它取了个名子为“罐斋”。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哈,”江院长越看越乐:“倒和你年轻时有几分相像。”

    “他才哪到哪,”黄永钰摇摇头:“哪有我们那时候过得刺激!”

    “刺激?”江老苦笑了一下:“的确是刺激,不过看了他写得这些话,这作者好像也有些经历。”

    “他一知识青年,”黄永钰解释道:“在乡下待了那么多年,该见的不该见的,肯定都没少见。”

    黄永钰在江院长面前什么话都敢说。

    毕竟,这一位也是个妙人,曾经毫不给面!

    “知识青年?”江丰倒没想到:“这作者多大年纪?”

    “也就二十出头吧,但字画的基本功还是不弱的。”

    “这何止是不弱,”再次看向手里的文稿时,江丰才意识到:“看来这孩子在乡下,一刻也没闲着啊。”

    “到现在也没闲一天,”黄永钰亲眼见过:“只要一拿起笔,就舍不得放下了。”

    “不错,很好,”江丰拍板道:“难怪可以写出如此漂亮的一笔字。”

    “这本作品他给出版社的编辑看过,”黄永钰趁热打铁:

    “可人家说从没有出版过这玩意,不敢做主。”

    “从没出版过就不敢出版了?”江院长立刻沉下了声音:

    “如今大家都在写钢笔字,这时候出现一本指导群众写好钢笔字的字帖,该是件多幸福的事。”

    “说得就是啊,”黄永钰赞同道:“那帮人哪里懂这些。”

    “伱让那孩子放心,”江院长已然决定:“既然是好事,就应该提倡,浦江不敢发那就在燕京发。”

    “这么说,你愿意帮他一把?”

    “我不但要帮他一把,还会送他一篇序。”

    “序?”黄永钰怎么没想到这点:“好,你先写,之后我也给他写一篇。”

    正在颐和园忙着跟拍女同志的江山,还没有料到自己的字帖已经入了江大家的眼。

    绿植掩映中的真由美一行,正沉浸在皇家园林的世界里。

    刘小庆同志通过翻译,一路给她们做着向导。

    走一路聊一路,哪哪都看不够。

    此时,刘小庆才发现,今天的颐和园里,好像到处都能见到幸福可乐的身影。

    虽说幸福可乐,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在燕京铺开货了。

    但,她倒没发现这饮料竟已到了随处可见的地步。

    正奇怪的时候,忽然看见了站在不远处的江山。

    刘小庆抿嘴笑了一下。

    也不知怎的,总觉得这事应该和江山脱不了干系。

    终于,逮着一个停留的机会,刘小庆上前给远到的客人们递上了几瓶幸福可乐。

    “大热天的,都过来喝瓶可乐休息一会吧。”

    过?”

    “这不就听到了嘛,就是我那位电视台的朋友说得。”

    一切的事情,仿佛进行的都很顺利。

    等日-本参观团结束了五天访问时间返回后。

    距离去敦煌的日子,只剩下不到两天的时间了。

    这一会的江山,正领着张路满燕京的买东西。

    国营副食品商店的柜台前,江山一连让营业员拿来了好几样点心。

    “那铁罐的奶油饼干、曲奇饼干、还有鸡蛋糕、蛋卷……大白兔奶糖,巧克力有吗?”

    江山不停的指,营业员不停的拿,时不时还回头瞧他一眼。

    “你这是要干嘛?”张路一时没想通,仔细寻思一下:“难道是要去赈灾?”

    “那水都走了多久了,”江山白了他一眼:“国家早安排妥了,用得着咱俩去赈灾?”

    “那你买这么些吃的干嘛?总不会是给咱们路上得吧!”

    “跟你讲也讲不明白,只管帮我提着就行,”江山又加了两桶麦乳精:

    “到了地头,就明白了。”

    见他不肯细说,张路也没再多问什么。

    直到出发那日,依然帮着把大包小包的吃食拎上了车。

    同一个软卧车厢的黄永钰和邵伯林,看得特奇怪。

    “你这是?”黄永钰能想到的就是:“给我们路上准备的?”

    “呵呵,还真不是,”江山笑道:“这些都是给一孩子准备的。”

    “孩子?你在那还有熟人?”邵伯林倒没想到。

    “也不能说是熟人,我知道她,但她不认识我,虽然她不认识我,但我……”

    “行了行了,”黄永钰赶紧摆手:“放心吧,我们不吃就是,这些你爱给谁就给谁。”

    1979年8月,为了帮助改进甘-肃歌舞团的大型歌舞剧《丝路花雨》。

    宣-传部的吴部-长,亲自邀请了十多位话,耳鸣也加重了一些。】

    【一路上,黄叔不停的教我画猫头鹰。

    路过乌梢岭时,我问他有什么感觉,他只不停的说无聊。

    低头看了眼画满猫头鹰的速写本,我决定帮他解解闷。

    于是,说了几段《射雕英雄传》。】

    “然后呢?”张路紧张道:“他们打得过梅超风吗?”

    “上哪打得过,”黄永钰也看过一些:“七个加一块也没用。”

    “哪怎么办?”这一会,邵伯林的头也不疼了:“就没人打得过那位姓梅的妇女?”

    “各位老师,”江山指了指窗外:“都这个点了,咱们是不是该休息了!”

    “早该睡了,”黄永钰赶紧拍拍邵伯林:“你头不疼了,还不赶紧闭眼。”

    “江山,”

    已经熄灯的包厢里,张路依然不甘心:“等回浦江后,你得把那什么《射雕英雄传》借给我看看。”

    “放心吧,”已经困得不行的江山,迷迷糊糊说道:“过几天这小说就要见报了。”

    “说得是你们都市报?”

    “那还能是谁!”

    第二天,接连下了两场雨的浦江城,明显凉快了不少。

    浦江日报的吴编辑,失望的走出了浦江美术出版社。

    “我就奇了怪了,”吴编辑怎么也没想到:“出版社都同意的事,倒卡在译作者那了。”

    “刚刚听潘主编那意思,”另一位编辑估计道:“《飘》这部小说的译作者,好像还挺有些名气的。”

    “应该是,”吴编辑也猜到了:“不然,出版社也不会在乎他的意见。”

    “那怎么办?再换一部小说?”

    “不行,”吴编辑皱着眉道:“两篇连载,一篇定了科幻,另一篇必须得是《飘》。”

    至于为什么,他早已和总编魏远行研究了一番。

    这阵子市场上最畅销的小说,就属这本《飘》。

    刚刚出版没两月,再版都已经在印刷厂了。

    “《飘》如今卖得最火,新华书店都已经断货快一周了,如果我们报在这时候刊登,肯定会拉起一波发行量。”

    “可译作者不同意怎么办?”

    “家庭住址不都问来了嘛,”

    吴编辑目光坚定的说:“走,我们先去买点水果,然后就去登门拜访。”

    他就不信了,明明可以多赚一份稿费的好事,还能有人拒绝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