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娘子,请息怒 > 娘子,请息怒最新章节列表 第310章 勿谓言之不预
    第310章勿谓言之不预

    五月初四,晴朗艳阳。

    一大早,蓝翔学堂、蔡州官学、管氏族学等十余所公学私塾中的三百余学子,在蔡州衙前街十字路口集合。

    作为此次游行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陈英朗和其他几位士子领袖最后确认了一遍游行路线和注意事项,转头却看见一帮中学部的学弟学妹混进了游行队伍。

    他们年纪小,为避免出现意外,陈英俊故意黑着脸上前驱赶道:“你们来凑什么热闹,快回去.”

    领头的吴宴祖、彭于言一缩脖子,不敢还嘴。

    可一旁的女娃娃们却吵嚷起来,“英朗哥哥,怎能说我们是凑热呀!我们是学堂的一份子,自然也要出分力!”

    第一个开口的是赵令人的胞妹虎头,紧接,吴指挥使之女吴君如也道:“令人都说女子能辞,可偌大蔡州,却没有一个容他发声的平台。

    舆论权的争夺,快速反应也是一大优势。

    如今的五日谈,发行覆盖已达七八座府城。

    蔡州士子的抗争,经过报纸的正面宣传,引得其他州府士子纷纷跃跃欲试。

    其中,蔡州东北部的陈州项城县士子反应最为迅速。

    两个月前,新任蔡州同知莫邵宏在项城境内殒命。

    作为事发地,项城自然被当做了重点排查地区,来自东京城的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中低级官员近半数留在此地。

    主官吴维光早早去了蔡州,这帮京官好不容易到了地方一回,又无上官约束,很是放开了手脚敛财。

    动辄便会动用亲军以‘疑似水贼凶嫌’的借口胡乱捉人,想要洗脱嫌疑?那便要看看家属的‘诚意’有几两了

    最初,他们还只对那些没有根基权势的自耕农动手。

    可这些小有田产的人家,便是压扁又能榨出几两油?

    尤嫌不解渴的京官们慢慢开始对中小地主、商户动手,发展到现在,项城县内略有家资的人家,几乎被讹了个遍。

    项城百姓怨声载道,可项城知县已因莫邵宏一事下了大狱。便是陈州知府也不敢得罪这帮饿虎饥鹰,唯恐自己被当做了替罪羊。

    求告无门之下,项城百姓只得向满天神佛祈求这些官老爷赶快回京。

    正是在这般情形下,蔡州士子为民抗争的消息传到了项城县

    中小地主、商户之家,都不乏读书人,眼见隔壁闹的气势非凡,当即也组织了起来。

    五月初六,项城方圆三十里内的士人学子集合起来,复刻蔡州士子所为,就连横幅打的都是一样的‘废除寻访,严惩国贼’

    当日巳时,一百多人围住了三衙京官驻地。

    他们有蔡州士子的胆魄,可驻在项城的中低级官员却没有吴尚书的底气.后者一见‘严惩国贼’四字便慌了神,当即命令护卫亲军驱散士子、夺了那吓人横幅。

    项城士子知道这个流程蔡州不也是这样么,士子们正是因为和粗鄙军汉打了一架,才名声大噪!

    同窗们,并肩子上啊!

    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在场的三衙官员并未提前对亲军进行警告,也没有提前收了军士的兵器

    士子们的家中近两月没少受这帮鸟官的窝囊气,愤恨之下,自是不留气力。

    而亲军们出差已两月,眼睁睁看着这帮大人挣钱挣到手软,却没自己一文,同样满腔怨气

    双方各有各的恨,动起手后迅速打出了真火气。

    于是,最初源自蔡州烟花行当为表达不满的小小游行,经过半月十余日发酵,终于酿出一桩惨案。

    五月初六日,项城士子为国请命,与鲁王亲军发生冲突,被当场打死九人,伤者数十。

    消息传来,淮北轰动,天下愕然

    五月初八,蔡州五日谈率先开火,怒斥项城事件伤及国本,要求朝廷严惩涉事官员、亲军!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在这件事上,五日谈怎样骂朝廷都不为过,有周一朝,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已成宗法。

    齐代周后,亦是如此。

    总之,当今士人特殊乃天下公认,优待士人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可作为读书种子的士子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官员、亲军联手殴杀!

    还有没有天理了,还有没有王法了!

    五月初九,颍川陈家名士陈景安发表署名文章,标题相当惊悚:试问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这是标题,也是提问。

    士大夫心中自然有确切答案不管龙椅上坐的是谁,但‘天下’却永远是读书人的!

    只不过,陈景彦巧妙的将矛盾暂时引向了动手的亲军.亲军是鲁王的,此事你脱不了干系。

    再引申下去,鲁王如今尚未登基,已将士人视作草芥,待伱登基,我大齐士人还有活路么?

    随后,蔡州文学院挂名专家韩昉、董习陆续发声,他们自然不敢像陈景安这般指桑骂槐,却也明确亮出支持士子的态度。

    他们名为大儒,实则是在野士大夫群体的代言人,此事若不发声,必定引起自己人的不满。

    有了他们三人的示范效果,各地名士、大儒或情愿、或被迫的加入了声讨大军

    就连隔壁周国的报纸,也跟着凑起了热闹,大肆攻讦齐国朝堂,以此拉拢北地士大夫人心、乱齐国军民之心。

    一时间,天下舆论沸反盈天。

    形势发展之快,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以至于某些身处高位之人敏锐察觉到此事不像突发事件,更像是某个藏在暗处的力量早已设计好、并推波助澜

    与此同时,作为事的始作俑者蔡州士子,同样没有闲着。

    早在五月初八,项城事件事发第三日,陈英朗、朱春、管云潮等数百人便在蔡州五日谈上联名刊文《告淮北同窗书》。

    ‘值此国家多事之秋,项城惨案,骇人听闻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但见不平事,何惜七尺身!我蔡州三百士子即日同去项城,声援同窗!我辈饱读诗书十余载,成仁取义,正在今朝!’

    此文一出,如同一篇讨贼檄文,各府士子无不望风而动。

    紧邻陈州的亳州、许州,以及淮北的唐、蔡、颍、寿、宿等等州府,官学罢课,私塾停业,一位位或心怀热血、或跟风凑数的士子呼朋唤友,从四面八方涌向小小项城

    路途中,营业网点遍布淮北的四通客运一旦遇见前去声援项城的士子,便免去车马票,并提供餐食。

    一桩简单小事,却让士子们愈加笃信所作之事的正义性.你看,就连逐利商贾听说吾等事迹,也要支持一二!

    我辈匡扶正义,众望所归!

    一场借‘大义、热血’为名的狂欢悄然而至。

    陈州知府发觉不对劲后,已第一时间向朝廷请示该如何处置

    但陈州去往东京,一来一回少说五六日,且匆忙间朝廷尚未能议出章程,自然无法及时给陈州准确指示

    五月初九,已有临近州府近千人汇聚项城外。

    冲冠一怒,徒步百里的书生意气士子们不缺,但这般大的人口聚集,吃、喝、住都是大问题,仅靠热血无法解决。

    还好,已有热心非官府组织蔡州报业发展促进基金会、蔡州学子联合会等机构,提前派人修建好了营地、水源

    简直是拎包入住!

    何止一个贴心啊

    到了初十日,项城县境内学子已聚集两千余人。

    同日,朝廷给陈州知府的旨意终于送达。

    朝堂诸位大佬也知道,如今天下瞩目,这帮士子打不得骂不得,实在不好办。

    为避免处理不当落人话柄,朝廷给陈州知府的旨意只有简单几字:限期驱散,妥善处置

    “我妥善你妈!”

    陈州知府气的骂娘,怎么驱散?怎么算妥善?

    明摆着朝廷是不愿意得罪天下士人,只给了他一个含糊不清的命令,一旦处置不当,自然由他这名知府背锅。

    恼怒归恼怒,但事情还要办,不然,这口锅他就背定了。

    无奈之下,陈州知府孤注一掷,急招本地厢军、各县民壮将士子营地团团围住,想要以此恐吓一番,然后再摆出低姿态亲自入营说服士子退去。

    五月十一,营地被围。

    士子们不由紧张起来,并迅速分化为两派,一派认为应当适可而止,以免造成损伤。

    另一派则认为应当坚持到底,待项城士子沉冤昭雪之后才能散去,不然,此番劳师动众,必被天下人嗤笑。

    五月十二日,就在两方争执不下之时,蔡州五日谈突然又刊一文。

    近日来从未对项城一事表态的淮北节度使、路安侯发声了。

    ‘项城一事,有因及果,数千士子云聚项城无非为‘公道人心’四字,陈州府衙却遣军围困?

    本侯虽无权过问地方政事,却也要以大齐之民的身份问上一句,陈州府意欲何为?

    士子乃国朝之本,谁敢毁伤便是与我大齐为敌!

    吾有一言,陈州文武诸公且记在心间:何人敢害士子性命,本侯必取其项上人头,勿谓言之不预也!’

    报纸一出,聚在项城的士子当即把心放进了肚子里

    接着奏乐接着舞

    有路安侯为咱撑腰,还怕甚!

    继续闹他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