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洪荒之牧道遂古 > 第二十四章 · 何以识之 玄门渊源
    阳天离恒域

    “找到了。”

    水筠将玉簪插回头顶发髻。

    汇聚成大风雨表的水流向远方淌去,几人纷纷御气随上。

    “元始天尊果然教徒有方,看来玉虚高徒尽皆气运深厚,不消多时便寻到西方天柱了。”

    “说不得我等还需放诸位玄门道友一马,毕竟还有七根天柱,有玄门道友引路,能省却我等不少功夫。”

    轻咳一声,打断阳歌与木柃的一唱一和,尊鸿提醒众人:

    “玉清门下的规矩与别人不同,需提防他们不尊天地律令带累我等。”

    风牧在一旁有些汗颜,据传玉虚宫掌教并不是开阔无羁之辈,极重威仪,这些话若是让他知道,怕是图惹是非。

    似乎是看出了风牧的顾虑,子熙拍了拍他的手臂,说道:

    “无妨,黄帝陛下身合天道,领天帝业位,玉虚宫的那位大天尊可不会任人侵夺天道权柄,一众天道大神通者都远在天外天,

    身处洪荒有人道臂助,说不得真会让天帝独掌天道,他们哪敢分心思在洪荒大地。”

    “当下洪荒除了拜入八景宫的玄都道人,玉虚门下最为契合天道,阐教教义顺天而行,寻到天柱也是得天所眷。”

    金谌将几根铁柱插在水筠测算好的地脉节点上,一板一眼地说道。

    “但是,我等前来便是为了重订天柱,以求改天势为人律,玄门本就崇尚天道,何故前来?”

    阳歌有些疑惑。

    “阻止我等?”

    木柃猜测道。

    “不大可能,否则相遇之时必不会退让我等。”

    阳歌否定了木柃的猜测。

    “莫非,是为了借用天柱之力,躲避某种危险?”

    风牧联想到子熙之前的推测,约摸抓住了某根线索:

    “他们遇到的变故,或许远超我等预料,甚至令他们自认为无法逃脱阳天离恒域,只能借天柱之力周旋?”

    话音一落,几人相视一笑,既然玄门道友有此危难,自然要助一臂之力。

    “地脉已经定住了,待广成子几人引出天柱,便能借力擒来,无论玉虚宫有何打算,天柱都应由我等掌控。”

    金谌布置好地脉阵图,深灰色的细长铁柱冲天而起,青蓝色的纹路纠缠在柱身上,仔细看去是一个个微小的道文,阳刻其上,光芒微动。

    “届时我需念诵仓颉大尊亲自撰写的拘天祭文,你们谨慎应对玉虚门人。”

    子熙游走在一根根铁柱之间,测算天象,同时叮嘱着众人。

    石柱大阵之中,云雾缭绕间,玉鼎小心地寻找着方位,想要找到出口,这已经是他第六次回到相同的位置,头顶日月轮转已经过了三十余次。

    在云中子捕捉但天柱方位后,九位玉虚金仙纷纷前往,施展手段想要囚住天柱,演化一片道域。

    谁知靠近天柱后,光芒笼罩了诸位玉虚门人,震荡感袭来,天地陡然转换,白茫茫的景象降临,在几人相互寻找之时,却发现孤寂的天地只有自身。

    玉鼎发现道行不在身旁,挥动斩妖剑划开眼前的白色光幕,身周大地上根根石柱缓缓升起,接天连地,而远方,更多的凸起冲开了大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石柱出现,庞大的阵势牵动天地之力,玉鼎凝神静气,仔细运行神念,有些讶异,此地居然可以毫无阻碍地御使金仙神通。

    “天地之力薄弱,这方天地应该是某位大罗开辟的大千世界,游离在天柱周围,想来这样的世界不在少数,诸位师兄弟也因此被分割开来。”

    掐算着玉虚斗数,玉鼎测算着这方天地的因果,但大罗高渺,难以揣测,此地又不在洪荒之内,借用玉清居所清微天的玉清元气不知后果如何,玉鼎没有随意动用。

    受困于这方天地,满世界只有天、地与接连天地的石柱,天面迷蒙的日月光辉东升日落,应当是这个世界的宙光规则,不知对应洪荒如何。

    三十多个日月升降,玉鼎终于看出了此地阵势的端倪。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玄门渊源在大罗之下是极深的隐晦,其中微末即使某些大罗也难以尽知,但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源于最古老的先天神道之一。

    玉鼎身为玉虚宫中亲传,自修行伊始便侍奉大天尊云床,听玉清元始天尊讲法,其中也有传自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的神道妙传。

    玄门源流确实有关神道,但也与人道息息相关,释门亦是如此,这也是为何两门道统能与人皇夺天地大势。

    不知哪一纪元,在许多大罗都无法追溯的光阴中,有一位智慧广大的人族修者以凡胎修成大神通者。

    当其时也,正是先天神道大昌,有大道首尊、鸿蒙源头--羲皇,请这位人族大神通者入神道为太上无极大道神尊。

    纪元轮转,太上无极大道神尊修行日久,悟道为玄,于是在鸿蒙未分,五太演化之际,化元光一道,乃太上先天原始之祖炁也,称名曰道(太上无极大道),立下玄门道统。

    太上立下玄门后,常与两位大神尊论道,演化玄门妙法,得到两位大道显化的神尊认可,入玄门做了两尊教主,自此玄门太上源流三化:

    第一化先天教主,元始天尊;第二化玉宸道君,灵宝天尊;第三化太清圣主,道德天尊。

    此乃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万物。

    玄门的演化正合了大道之理,该当大兴。

    大道之理,阴抱阳,生天地万物,生仙佛,生圣,生贤,具以从道而生,生生化化,无极无穷之妙哉。

    原夫浑沦之未判,神灵之未植,而为冥妙之本者,道也。

    其中,元始天尊即为原本先天神道中,位格至尊至贵的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

    夫道,莫穷其根本,莫测其津涯,而有大圣人禀之而生于其间。

    故谓之无始者,即“太上”也。

    太上舍去玄门唯一源流的身份,甚至在玄门位格中自降身份,愿以元始为众妙之玄,万法之宗。

    自此之后,便有:

    “太上”生乎无始,起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炁之祖也。

    无光无象,无色无声,无宗无绪,无师无上,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

    故称“大道”,合之为自然,离之为道德。

    太上在玄门中不再以太上源流自居,而是玄门道德天尊。

    因此,许多不解玄门源流的修者,误以为太上、元始为一源异体。

    玉鼎得传元始天尊授予的先天神道法门,其中便有羲皇传于诸神尊的先天八卦。

    于空瀚之中,玄虚之处,消息化机,氤蕴融熔,阴阳五行造化其形,万神开始生于无极之中,时玄景未分,在空洞之际,天光冥远。

    浩漫太虚中,物化盈亏相生相克,若浮若况,五行分更,倘恍渺忽,汨没纷纭,先天神祇飘荡无凭。

    万物销铄咸灭。

    先天八卦便是关乎天地开辟、存续与泯灭的关键。

    此地阵势源自先天八卦开天辟道,自然以八卦法门破之。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玉清仙光在玉鼎面前铺开,成一面先天八卦的图像,飘飘荡荡间,与天地阵势产生某种关联。

    心中一喜,玉鼎将卦图与阵势一一对应,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

    此地有天地分割,玉鼎手按乾、坤二卦,正是天地定位:

    乾南坤北,天居上,地居下,南北对峙,上下相对,乾是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两相分合,天地生灭。

    确立天地,这方世界的规则尚有日月轮转,玉鼎转动八卦图,又按住坎、离二卦,却是水火不相射:

    离为日居东,坎为月居西,不相射者,离为火,坎为水,得火以济其寒,火则得水以其热,不相熄灭。

    坎离分对,水火不相侵,正是日月轮转,各司其职。

    玉鼎手中仙光化成的先天八卦图映照天地,日月纳入其中,大千世界的石柱大阵开始逐步崩裂,世界开始陨灭,洪荒的气机出现在玉鼎的感知之中。

    首当其冲的便是玉鼎一身金仙修为法力,在大千世界完全融入洪荒之前,玉鼎收束自身,再一次降为天仙,回归阳天离恒域大地。

    一根天柱,立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