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洪荒之牧道遂古 > 第五十四章 · 妖人何处 洞虚艰涩
    蚩未与蚩灵毓是同一个人,这一点风牧能够肯定。

    既然蚩未身为化形人族后裔,又怎么会在诸天时代成为一方妖道世界的领袖,征伐诸天?

    无论这一纪元的洪荒,与风牧所处的诸天时代有何关联,这都代表了化形人族与妖族关系不浅。

    妖族的起源他无法断言,此时的洪荒就连妖兽的说法都不曾有,更遑论妖道。

    但化形人族和他族化为人形道体是两种概念。

    化形人族,是后天生灵,磨砺自身,感悟人道且修行有成,得以入人道,成为与人道气运相勾连的一份子,原本的本相更是成为法身,不复为本。

    化成人形道体的意义则是完全不同的,以孟宁为例,修成金仙才能完全脱得本相桎梏,完全化为人形道体,但本体仍是龙族。

    洪荒人道大昌,人形道体因此成为主流,是道行高深的一种体现。

    天地青睐人形道体,化作人形自然也更易于参悟大道,当然,孟宁以粗浅的变化之法变作的人形是算不上道体的。

    而洞真界中,风牧经常与之搏杀的妖族,则是更加倾向于后者,并不是化形人族。

    百思不得其解,风牧不再沉溺于这个问题。

    “这里便是炎天幽煌域的边界了。”

    湘江旁,风牧看着锦册上沉浮的炎天幽煌域画卷,如他所料,有些模糊,毕竟他并没有仔细探访荒域各地。

    完全将荒域摸索一遍并不现实,且不说所耗时间精力是否值得,一些隐秘绝地也不是能够任意探索的。

    索性《大荒草记》连覆盖在天地初开上的迷雾都能驱散,一方大域更不成阻碍。

    终于还是回到了时间问题上罢了。

    合上锦册,江边一块碎石引起了他的注意,翻手将其纳入掌中。

    “她来过这里。”

    “谁?蚩未?”

    已经浸入江水中的孟宁探出龙首,龙须随着水波飘摇在江中。

    “对,这颗碎石上,有被幽火灼烧的痕迹。”

    点出碎石上火星溅落过的地方,风牧认为应当是幽魇鸠身上飘下的零星火苗。

    这一片碎石、泥土上都有细微的、被灼烧后的焦黑之痕,聚于此处的幽魇鸠数目不少。

    “好友,人族造化、化形之争早已过去,你与她都未曾经历当年之事,她也只是化形人族后裔,你莫要太拘泥往事,我在北海也未曾听闻蚩未与人族有何龋龌。”

    孟宁的语气颇有几分语重心长的意味,似乎是在试图开解风牧。

    丢下碎石,再次被误会,风牧只好开口解释道:

    “不必担心,我并没有纠结于此,许多事情还轮不到我来烦扰,只是难免会有一些疑惑。”

    踩着水波,跨过湘江,风牧踏足炎天灵宸域。

    没有立刻往前走去,他寻了个位置在江边坐下,又往正在梳理的《洞虚经》中添加了几分。

    孟宁生性喜水,炎天幽煌域燥热、炽毒的环境对他并不友善,正好让他在江水中歇息一番。

    十几日后,月朗星稀的夜晚即将结束,浓郁的夜色逐渐退去,白光自东方泛起。

    几根水藻被甩出江水,飞向盘坐定神的风牧。

    一把抓住水藻,湿腻润滑的手感让他有少许不适,将水藻往身后扔去,水流飘起环绕着清洗他的手掌。

    把水流握成了水团,扔到自在地在江水中曳尾的蛟龙身边炸开。

    伴着“噗苏噗苏”的水声,无形之手撕开江波,神清气爽的孟宁腾空而起,直入九霄。

    《洞虚经》的完善陷入瓶颈,在风牧的构想中,外八景经由中八景与内景相通,因此身处之地,便是自身的一方道域。

    但单纯将某处天地炼做外景,不过是截取一处天地规则,并不算难事。

    可《洞虚经》奇就奇在,修成之日,洪荒天地皆可为我所用,纳入外景,不拘于时,不拘于地。

    风牧念头千转,想到了析丰正带领司农殿摸索的假洞天福地之道。

    洞虚外景之道与假洞天福地在某些方面是有类似的,甚至更加艰涩难懂,不可捉摸,但若是司农殿的思路真的走通了,或许有几分借鉴意义。

    “莫非,我领悟洞虚的机缘应在了这件事上?”

    相对而言,《洞神经》的进度则要顺畅许多,为了协理统御内、外之景,洞神中八景调用的是神祇法身之力。

    与其说《洞神经》是风牧的修行之法,不如说是神祇“后稷”的修持之道更为准确。

    神祇自他本身而出,又有牧守天地之责,更易于在二者之间寻得平衡。

    大道难求,自古皆然。

    风牧也没什么灰心之念,前路唯艰,求道唯坚,路漫漫其修远兮,自有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日。

    “呼~”

    架云落下的蛟龙吹走裹住自身、被晨曦染成淡金色的祥云,摇头晃脑地出现在风牧面前。

    顿时,风牧有一种梗塞的感觉,这条龙没心没肺,修行也能突飞猛进,一定是哪里弄错了,是孟章神君跟脚深厚、血脉优异,还是执明神君教导有方、远迈玄释?

    “这就进入了炎天灵宸域了吗?”

    孟宁龙躯上舒张的青色鳞甲一一紧缩,盘在江岸风牧造化的草地上:

    “这里的水脉与大地中沉寂的灵气联系颇深,我感觉到不远处有灵气汇集之处。”

    无力辩驳的风牧沉默着,他真的对孟宁说过很多次了,自己此行并不为对寻宝而来,行走荒域、体悟天地本就是一种修行。

    说起来若是能在天地各处都留下自己的印记,练成洞虚外景不就简单许多。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绝妙的办法,而是一句笑谈。

    即使能在洪荒天地留下足够的印记,如何保存这些印记不至于消逝?如何保证不会有意外将它消磨?如何防止有心之人利用这些印记做些手脚?

    若是能一一解决这些困难,风牧认为以自身的实力应当是在与天尊、佛祖论道,而不是还在考虑《洞虚经》的问题。

    心知拗不过孟宁,没有再次徒劳地劝说,反正无论怎么走,都会被他拉到各种“意外”频发的地方。

    沿江行了一段路,再孟宁的带领下又向西走去。

    炎天灵宸域的环境比起炎天明夷域都要好上不少,更不是炎天幽煌域能够比拟的。

    虽然没有刻意找寻人族踪迹,一路走来,风牧还是遇到了两处人族聚落,不大不小,族中皆有一二天仙,十万余众。

    在两处各盘桓了些时日,与族中天仙论道。

    说是论道,其实是指点修行,留下一番机缘,又用一些灵物换来不少他们的“特产”,便告辞离去。

    接下来的的几日没有再遇见人族,一人一龙的脚程快了起来,终于来到了孟宁说的灵气汇聚之所。

    看着空无一物的旷野,孟宁整条龙是有些懵的。

    阳天离恒域

    行走在荒域上,清理着一些被污染的灵兽,魁隗百年间仔细走遍每一寸土地,终于将所有的幸存人族聚落聚集了起来。

    之前跟随着风牧、子熙等人的时候,在找寻各个天柱的途中,他听闻风牧与众人谈起过九嶷部族,因此便上了心。

    在众人离开的时候,他主动向帝子熙提出自己要聚合这处荒域遗留的人族,希望告知春皇宫。

    子熙应允了,因为风牧表示相信魁隗,也信任春皇宫所说的大气运。

    生存在阳天离恒域的人族实力都并不强,少有能入仙道者,此地规则便不适合生者修行。

    全数聚集后,也不过三百余万,尚且不如百年前立族时的九嶷部族。

    魁隗认为阳天离恒域已然不适宜人族生存了,西面的炎天诸域中,以炎天紫阙域和炎天灵宸域为佳。

    魁隗即将带人族远走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