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洪荒之牧道遂古 > 第九十五章 · 三素元君 洞虚抱真
    多宝道人也知晓当年玄都打开八景宫门,后来被困钧天之事。

    这也是他为什么死活不愿意理会广成子的原因之一,他不想也被广成子这么坑。

    太清道德师伯曾与黄帝轩辕氏定下赌约,他与黄帝相争天道于天外天,八景宫宫门紧闭,一日不开,则八景宫一日不如人族劫中。

    在人族造化、化形之争时,轩辕氏得过太上相助,应下了此约。

    只是广成子为了请玄都相助,商议人族大劫,在宫门前失算,让无法坐看他身殒的玄都打开了宫门。

    这件事多宝自己是知道的,而一定要玄都打开宫门的广成子知不知道?

    想来除了他自己,是没人知晓他知不知道的,多宝心中冷笑。

    但那时八景宫入劫未成定数,只要太上在光阴中截下这段过去即可。

    改换过去,对大神通者来说并非难事,这才有了赤松子要向黄帝轩辕氏面禀此事。

    以因果牵连,让只要轩辕氏所在的光阴中,此事变为定数。

    玄都得太上真传,深谙此道,上九天便是为了截住赤松子,却最终身陷钧天之上。

    将玄都留在钧天又有何作用,他也猜不到内情,至少不会是用这么低劣的手段辖制太上。

    不过让现在的玉虚宫少了一个助力,对人族应该是意外之喜了。

    或者,对这一点春皇宫与黄帝宫都是有所预料的吗?

    想到得可能越来越多,多宝望着碧游宫灯盘算了起来,只有三位师妹相互交谈着。

    钧天之上,被广成子和多宝同时惦记的玄都此时才知道自己为何被留在司月宫中。

    他是不久前随着常仪从天外天的某处归来的,正面色复杂地看着常仪。

    最初被带到天外天的时候,他也以为自己会被带到师尊面前换取什么条件。

    但是,他完全没有想到出现在他和常仪面前的时另外三位大罗,三素元君。

    一位头建太真晨望之冠,顶上乃是三角髻,上著紫锦袖袍,下著飞霜罗裙;

    带灵飞明光之绶,腰带霸郁炁刃之剑,坐于太空之上,常伴有紫炁之云,正是紫素元君。

    一位头建太真晨嬰之冠,顶上亦是三角髻,上著黄锦袖袍,下著飞青锦裙;

    佩凤文琳华之缓,腰带流黄挥精之剑,坐于玄虚之上,常伴有黄云之气,正是黄素元君。

    一位头建太真晨娶之冠,顶上同是三角髻,上著白锦袖袍,下著飞锦襦裙;

    饰六山火王之佩,腰带日延耀晖之剑,坐于神光之上,常伴有白云之气,正是白素元君。

    三位元君皆为大罗,以先天神灵而论,归属于东皇太一麾下。

    太一踏过时光前来侵夺轩辕氏所执掌的天道权柄之时,也令当前时光中的几位大罗来犯钧天,想要借此分散轩辕氏的精力。

    钧天之中,除去为轩辕氏护法的望舒,众人各自都其有对手。

    而唯独常仪是要以一人之力,独斗三位大罗,最容易出现纰漏。

    所以常仪带上了玄都,三素元君见到玄都时尽皆看了他一眼,便于笑意十足的常仪交手。

    离谱的是,这场一对三的大罗之战极为平和,常仪也半点不落下风。

    等从光阴中脱困的大羿赶来相助,二对三依然是势均力敌之相。

    一直拖到太一被轩辕氏击碎东皇钟投影,主动退去,三素元君也一齐退走。

    这就不得不说到三素元君的身份,乃是一位先天神灵中大神通者,太素元君的女儿。

    太素元君能成为大神通者,据传得益于曾在太上座下听讲玄门之法。

    因此,在太上道染两位大神尊开辟玄门之后,太素元君在先天神道中的立场向来微妙。

    三素元君能够证道大罗,也曾得过已是玄门教主的太上相助。

    有好事之徒还曾揣测过太上、太素元君、三素元君的关系,不过都是凭空猜测而已。

    不过单凭此次三素元君忌惮玄都而未曾全力出手,就能明白各种确实有些不为人知的联系,只是不好臆测是否是如好事之徒所想。

    这也是玄都在司月宫中神色复杂的原因,他自己都不太清楚内情。

    “常仪前辈,既然此事已毕,不知能否容贫道回转八景宫中清修?”

    玄都思虑再三,还是向常仪问了出来,经此一事,他实在有些不自在。

    常仪对此不置可否,停下正在处理的事,神情莫名的看向玄都,扔给他一个东西。

    以为对方又要挤兑自己取乐,都做好心理准备的玄都接住了这个金属柱状体。

    “你随我去了天外天,不知大荒发生了什么吧?我也是才知晓的。”

    将“甲子九灵”的作用告知玄都,常仪没有提对方所说之事。

    被玄都抛在地上的金属圆柱恢复原本大小,立在他身前。

    以他的智慧不难猜想出此物对人族的巨大作用,以及会让教门面临的巨大危机。

    那么,现今的大荒只怕诸位玉虚道友格外紧张,自己若是此时回到八景宫……

    太上与轩辕氏定下赌约,便是不想玄都与八景宫无端卷入劫中。

    看着“甲子九灵”,他的面色更加复杂了起来,却也没有再说回八景宫的话。

    光阴流逝在风牧体悟天地之间,在最后来到南海之前,他已经走过了南荒的诸方大域。

    灵宝、灵根之内的收获并没有被他看重,也没有先天之属。

    真正让他在意的是《洞虚经》已经在这段时日内被他完善并开始了修行。

    若有修行之人观看整盘坐在一块被海浪冲击的巨石之上的风牧,能看见一方天地。

    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这便是《洞虚经》之要义所在。

    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御之,万物由之,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

    风牧此时的状态,便是所谓的万物与我为一,天地自我而生。

    天有日月,他双目开阖间如日升月落;地有九方,他周身方圆内开辟九处大窍。

    天有风雨,他能呼吸间口吐九天云气;地有高山,他亦能耸肩抱膝而渊渟岳峙。

    天有雷电,他可诵念大道如大音希声;地有林木,他亦可结筋鼓髯时蓬勃生长。

    天有四时,他将四肢抱圆流四灵之气;地有土石,他亦将血肉淬炼养造化生机。

    ……

    又以五藏对五音、六府对六律、齿发对列星、关节对丘壑、十二经脉对十二经水……

    念动间,风牧便可以驱使天地之力,丝毫不动用自身法力也有毁天灭地的威能。

    这便是我所在处,即为我道域,尊我为上,上言即是人心天意,无可违逆!

    可惜这个状态只维持了不到一息,他便退了出来,这种玄奥之感消散一空。

    能够体会到这样的感觉对悟道极有促进效用,他并不气馁。

    风牧只是刚刚正式迈入完整的《洞虚经》的修行,至少现在能够证明他的路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并且没有踏空。

    不过现在就想借此对敌是不太可能的,若有他人影响天地,他便难以施展。

    这么想着,似乎和孟宁能御万水的天赋极为相似,还受不得他人搅扰。

    摇了摇头,只要自己修行不辍,很快就能做到念化道域镇压强敌。修行到深处,能如句芒那般念化无量大千世界也未可知。

    身心轻松舒畅的风牧看向南海深处掠来的一道火光,划过天际留下一道烈焰的痕迹。

    那是一只飞来的火凤,双爪抓住一条长鞭,下面坠着一个人影。

    起身望去,果然是阳歌从极南往北而来。

    完成了在极南不死山中的修行之后,也是为了参加春皇宫即将举行举行的人族大祭,阳歌乘着一只火凤飞跃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