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神隐山海经 > 章节目录 第290章 气候变迁
    夜深人静,陆丞躺在木床上,搓动玉指环,默念咒语,神魂飘飘,返回现代。

    醒来之后,习惯性的摸起手机查看,显示的时间是7月11日凌晨0点01分。

    蒋秋芸还没回来,屋里静悄悄的。

    陆丞看了一会儿新闻。

    有些新闻让人触目惊心,比如说近日以来,长江和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洪水,原因是降雨量增加的同时,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也增加了。归根结底,中华大地出现四座大墓,每座大墓都不停的冒着白烟,在带来灵气复苏的同时也改变了气候。

    有一些文章,揭示了中华大地经历了多次冷暖变幻的轮回。

    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2050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引发了黄河中下游的大洪水。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传说中的夏朝开始成型的时候,夏朝的形成原因可能就是,治理这次变暖后大洪水引发的对人力物力的组织管理。

    西周初年,气候还处在温暖期。《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由此可看出,西周初年中原还有犀、象这种热带动物。

    大约从周昭王和穆王时期开始,气候开始变冷。

    这次寒冷期持续了大约1-2个世纪,长时间的寒冷影响了经济,削弱了周室,周孝王后动乱不断,前771年周幽王时犬戎陷镐京。

    公元前770年,春秋时代开始后,气候进入温暖期。这次温暖期持续时间很长,大约800年。这是中国上古的辉煌时代,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先秦诸子、秦王扫六合、楚汉之争、秦皇汉武,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璀璨绚丽,无数风流人物登上历史舞台,留下传世的文字、不朽的功业、动人的传说。

    然后是长达600年的寒冷期,开始于公元初年,终结于隋朝初期,包括三国、魏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乱世。

    从隋朝开始,又进入温暖期,跨越隋、唐、五代、北宋。

    隋唐时期八水绕长安,柑橘在长安可以结果。这个中古时代温暖期持续了约500年,比上古时代800年的温暖期短,但同样是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隋唐是封建王朝的“该学的都学会了,纳水符的制作很简单,没什么难度。”

    这时候,陆丞又从一个房间里搬出来五块玉石,每块都有几十公斤,他将几个人叫过来,问道:“你们看,这几块玉石,有没有区别?”

    吴青青显得有些兴奋:“这都是和田玉?是山料吧?个头这么大?纯净温润,玉质细腻,价值不菲啊。”

    两位国安人员只是瞪大眼睛看,没有开口说话。

    罗金强仔细看了片刻,又伸手摸了摸,道:“虽然都是羊脂白玉,但这两块和那三块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吴青青问:“我看玉质差不多,透闪石的含量都在99%以上。”

    罗金强道:“差别不在玉质,而在于‘神韵’。”

    吴青青有些惊讶:“啊?你说玉有神韵?”

    罗金强点头:“是的,你看这边三块玉,有油脂光泽的暖白色调,这种色调,是一种精光内蕴之感,不是极白,却又比极白,更让人感觉心情静谧,似乎玉与人可以由此而融为一体。

    每当端详一件美玉时,有时得出一句”缺一口气“或”有一点味道“时,这就是所谓的”神韵“。”

    陆丞微微一笑,对站得稍远的两位国安局的同志道:“你们也伸手摸一下,只有亲手摸过,才有可能感知到差别。”

    两位国安同志年龄有差别,其中一位中年人,伸手摸了摸,皱着眉头没说话。

    另一位很年轻,看起来不到25岁,伸手一摸,便迅速缩回去:“哎幼,这玉石里藏着妖怪?好像能咬我的手!”

    中年人冷哼道:“胡说,哪来的妖怪!你再摸一摸!”

    年轻人又伸出手,将每块石头都摸了一遍,道:“我明白了,左边的两块玉石,摸起来比较温暖;右边的三块玉石,隐隐透出一股‘凉气’,就像小针刺我的皮肤。”

    陆丞道:“我知道,你们国安局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像这位小同志,以前应该修炼过气功,能够感知玉石的不同。对吧?”

    年轻人“嘿嘿”笑道:“我练过几年的八极拳。”

    中年人道:“小李学的是家传功夫,八极拳颇有火候。”

    年轻人咧嘴笑了笑,没说是哪家的传承。毕竟是国安局的人,不能私自透露来历。

    陆丞手指地上的几块玉石,道:“左边这两块玉石,属于普通的羊脂白玉;右边这三块,里面蕴含着灵气,我将其叫作‘灵玉’。

    只有用‘灵玉’凋刻的玉符,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普通玉石也能凋刻,但是容纳不了3000万立方米。

    这种灵玉,我手里也不多。这三块送给你们,回去切割打磨成玉牌,可以制作不少的玉符。

    另外,我答应给你们的200件成品,目前才完工60件,也交给你们带走。

    剩下的部分,我会尽快制作好。”

    中年人笑道:“多谢陆先生,辛苦你了。我把小李留在清泉山庄,你有事可以叫他。”随后,几个人便抱着玉石出门,驱车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