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网游小说 > NBA靠山王 > 章节目录 第497章 今晚, 我要红烧鲨鱼
    湖人进攻。

    马克普来斯在后场推进,精力有些不集中,刚才的乐子还有些影响。

    “啪!”

    快憋屈死的乔丹突然在后场发起对马克普来斯的包夹,并完成了一次断球,然后顺势打出反击,杀进篮下就是一记战斧式噼扣,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大家小心一点!这场比赛我们一定要赢。”老王大声吼道。

    “乔丹这是有仇就报啊!”粟群无奈地笑道。

    “他就是这性格。”张合理笑道。

    湖人再次进攻。

    这次马克普来斯不敢大意了,乔丹也没有再过来包夹。

    左翼低位,老王再次要位要球。

    但奥尼尔在后面发力,要将他员又蹦又跳,大叫大喊,兴奋得无以复加。

    “我们做对了,大梦和邓肯加起来,也不值一个老k。”场边,杰里巴斯激动地对魔术师约翰逊说道。

    “当然,当然……”

    魔术师约翰逊更激动,老k的到来,不仅能让湖人重回巅峰,他个人还得到了很大的利益。

    现在贸易公司的手续刚办好,人员都还没有到位,老k的老婆和二姐就已经扔出了一大堆的定单,过几天公司人员招聘到位,k武馆就会举行一次派对,利用武馆庞大的人脉网络组织货源,公司就能赚大钱了,这种好事,如果不是老k到了湖人,老k能让他入股?

    现在他都后悔将那最后一股让给老k了,要是当初认了多好?后悔莫及啊!便宜老k了,现在不仅他在后悔,巴克利他们同样后悔。

    “哈哈……”老巴斯大笑起来。

    老k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上赛季还只是一个低位背身进攻大杀器,这个赛季居然拥有了如此强大的面筐进攻能力,这样的老k,在低位究竟有多么强大的统治力,他根本无法想象。

    这时尼克斯进攻。

    还是在左翼形成最强的三角,由乔丹在三分线上持球,艾利斯在弧顶等待空位机会。

    奥尼尔强势要位要球,开场就吃了几次亏了,这次他要还一个。

    接球后,上晃接下晃,连续的晃动之间,通过屁股与防守人的接触,他知道老k被他晃动了,于是立即来了一个凶勐的鲨鱼转身,运球之间,向油漆区杀了进去。

    老王被晃动之后,看到鲨鱼杀了进来,迅速启动摆步,向篮筐右前侧横移一步,挡在了鲨鱼的前面。

    奥尼尔见前路被挡,也是红了眼睛,双手抓住球,竟然在离篮筐还有两米的位置,直接纵身而起,要隔扣老王。

    他相信以现在的巅峰爆发力,绝对有机会撞开老k,完成这记隔扣。

    几个赛季下来,他被老k隔扣了多次,极想还一个,出一口恶气。

    “特么的!”

    看到奥尼尔飞了起来,老王也是怒从心起,离筐这么远就想正面隔扣我,你想多了!

    下一刻,他全力跳了起来,双手高举,封锁了这一片空间。

    “彭!”

    下一瞬间,二人对撞在一起。

    就和刚刚老王隔扣奥尼尔一样,现在奥尼尔也拥有了主动之势,冲击力十分巨大,老王不仅没能完成封盖,还被直接撞沉。

    但是,奥尼尔离筐的位置太远了,他虽然拥有强大无比的爆发力,但步伐运用不如老王,老王有扎步助势,他没有,所以冲击力竟然有些不如老王,虽然撞沉了老王,但自己的余势已尽。

    “砰!”

    他压着王铁军将球砸在了篮筐之上,可惜篮球砸筐而起,这球扣飞了。

    “混蛋啊!”

    看到球砸起,奥尼尔气得鼻血都快飙出来了,这么好的机会,他居然没把握住。

    老王也是长出一口气,好险,差一点就被隔扣了。

    刚刚他的移动位置,也是出于一直保持的习惯,离筐至少一米,要是再近一点,这球还真可能会被奥尼尔砸进去。

    球弹得很远,到了三分线,被乔丹抢到,他一个转身就甩开了里奇蒙德,持球杀向了油漆区。

    老王想上去堵截,但被前面的奥尼尔给挡住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乔丹从他的旁边飞了过去。

    “砰!”

    随着湖人的篮筐被砸响,现场也响起了一阵叹息声。

    张合理摇头道:“乔丹和奥尼尔联手确实强,而且他们还在同一翼,铁军防得了一个,防不了另一个,难搞啊!”

    粟群点头道:“里奇蒙德的防守虽然强硬,但想防住乔丹还是有些困难。”

    张合理翻着资料介绍道:“不算这一场,之前里奇蒙德和乔丹一共交手14次,全部是常规赛。

    乔丹是12胜2负,场均得分是28.6分,命中率是53.1%,篮板球7.1个,助攻5.5个,抢断1.9个,盖帽0.8个。

    而里奇蒙德是2胜12负,场均得分是20.7分,命中率是44.8%,场均3.4个助攻,1个抢断,0.3个盖帽。

    在此之前,乔丹面对里奇蒙德,还保持着九连胜的强大优势。

    球队的胜负差距很大,个人表现方面,也是乔丹占据很大的优势,得分更多,效率更高,这说明里奇蒙德确实防不住乔丹,全方面地处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