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明末逐鹿天下 > 章节目录 第142章 玻璃
    “儿子,叫爸爸。”

    “咿呀。”

    “儿子,叫爸爸。”

    苏河在教大儿子苏蜀学说话。

    大女儿苏蓉被她妈妈王文君抱走喂奶。

    他们已经度过婴儿最危险的时期,只要不生重病,就能安稳的长大。

    苏河这段时间很有成就感,他已经教会儿女说爸爸妈妈。

    他们年纪还小,现在只会说爸爸妈妈。

    “儿子,  叫爸爸。”

    苏蜀瞪着他圆溜溜的小眼睛看着苏河,用婴儿特有的声线,奶声奶气的说道:

    “儿子,叫爸爸。”

    开始说的磕磕绊绊,吐字模糊不清。

    重复两遍之后,能清楚的说出这句话。

    他好像发现了新世界,看着苏河,  不停的说“儿子,  叫爸爸。”

    苏河听到后哭笑不得,  他知道婴儿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

    但模仿这句话,感觉怪怪的。

    王文君听到之后,很快抱着苏蓉从里屋出来。

    她害怕苏河生气,她在一旁安慰道:

    “夫君,你现在教他们说话,他们只是在模仿,就好像八哥一样。

    孩子现在根本不懂,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文君,我又不会和小孩子置气。

    蜀儿,他能开口说话,就证明大脑发育没问题,这是一件喜事。”

    苏河很高兴,这是一件喜事,他才不会感觉到自己被冒犯了。

    咚咚咚。

    房门外想起敲门声。

    一般情况下,  不会有人来打扰他。

    他们敲门,  只能是发生重大事件或是苏河安排要立刻告知他的事。

    “进来吧!”

    秘书处秘书曲清漪,她带着文件夹走进房间。

    随着秦王府后宫建立完善的安全防卫体系。

    男性一般不允许进入后宫,一定要进入,那也是有多名人员陪同,不允许独自行动。

    苏河在后宫休息,通传信息的事情,由秘书处的女性秘书负责,主管这件事就是曲清漪。

    曲清漪走进房间,她先给苏河和王文君行礼。

    随后走到苏河身边,把一个公文递给苏河。

    这是汉中玻璃制造公司,正式量产玻璃,邀请苏河亲自去剪彩。

    玻璃作用非常大,苏河早就通知秘书处,玻璃量产之时,他决定亲自去剪彩。

    曲清漪听到苏蜀在那里叫着“儿子,叫爸爸”。

    她捂着嘴在偷笑,这个小家伙太可爱了。

    苏河整理了一下衣装,他就来到秦王府前院。

    看到有许多官员从文华殿中走出来,现在正是下午下班时间。

    苏河要秘书,邀请这些官员,  一同前去汉中玻璃制造公司。

    前期玻璃制品的推广,需要这些官员帮忙。

    先秦时期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事情。

    他对外一直维持爱猫人设,饲养凶猛的猫。

    汉中城大户人家,几乎家家养猫。

    汉中城从苏河养猫开始,没发生一起鼠疫。

    其他地方也有很多人跟风养猫,鼠疫发生几率已经是五十年来最低的水平。

    养猫效果初见成效。

    苏河还让人持续不断优化猫的品种。

    让猫看上去很萌,可以让人当成萌宠养,但实际上各个都是捕鼠能手。

    秘书叫来秦王府的马车队,众人一起前往汉中玻璃制造公司。

    随着汉中城周边局势稳定,周围没有军队能突破秦军的防御,打到汉中城下。

    汉中城城区越过了城墙范围,开始向周边扩展。

    最为典型的地方,就是城南的工业区。

    现在工业区的动力,主要以水力为主。

    为了充分利用汉水的水力资源,工业区已经跨过汉水,在汉水南岸修建工业区。

    为了方便汉水南岸和北岸的货物流通。

    苏河亲自批示,在汉水上新修建一座铁架桥,这座桥建成后被命名为汉中大桥。

    连接着汉水北岸的老城区和汉水南岸的新工业区。

    苏河的马车行走在铁架桥上,他从窗外看着这个现今时代,独一无二的铁架桥。

    这座铁架桥,就是工业化的结晶之一。

    它的结构设计,没有力学知识,都设计不出来这种铁架桥。

    在枯水期,工人们在汉水河里打造几十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柱子。

    铁架桥就建设在这些柱子上面。

    只有钢铁产量达到一定程度,才敢修建耗费数吨铁料的铁架桥。

    铁架桥采用铆接工艺建造而成。

    电焊没有发明之前,用铆接工艺连接钢铁固件,这是最好的选择。

    大英帝国几百年后的战列舰,就是铆接工艺的巅峰之作。

    铆接工艺不难,但需要提前培训熟练的工人。

    工人们把烧红的铆钉,敲打进预留好的孔内。

    烧红的铆钉,一面带着铁帽,另一面是圆柱形。

    工人们用大锤敲打圆柱形那一面,把它直接敲扁。

    铆钉冷却之后,就能把两个钢铁构件,紧紧的锁在一起。

    苏河看着这座铁架桥,它的稳固性,别说是马车这么轻的东西。

    以后蒸汽火车制造出来,这座铁架桥,都能经受住火车的重量。

    苏河让工部修建这座铁架桥,主要为了培养修桥的技术和工人。

    别说宽阔的长江黄河,就是汉水这座小河。

    之前汉水两岸主要的交通方式,依然是靠摆渡。

    工业化发展,对物流速度有一定要求,摆渡的效率太慢了。

    摆渡也收费,影响两岸之间的交流。

    汉中大桥只对货物收费,不对行人收费。

    车队走过铁路桥,速度就慢了下来。

    汉中玻璃制造公司,就在汉水南岸的新工业区。

    警卫团的士兵,先苏河一步来到这里。

    他们把汉中玻璃制造公司团团围住。

    有的警卫团士兵还爬上房,这是秦王殿下研究出来的灯具。

    但秦王殿下却直接否认,他说自己只是偶然了解这个物品,发明者另有其人。

    其他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具体的发明人是谁。

    只不过这个东西,直接成为公开专利,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市面上出现很多瓷制的酒精灯,使用不太方便,没有办法看到剩余的酒精多少。

    钱明义看到这个酒精灯,他对这个非常满意。

    人们可以直接看到,酒精灯内剩余的酒精,方便他们购买酒精。

    他家就是秦王府治下,最大的工业酒精提供商。

    马乾坤那里的化学实验室和科学院旗下各大化学研究所,没有办法满足工业酒精的消耗。

    发霉的粮食很多,现在不允许食用发霉粮食,哪怕是喂畜生都不行。

    它只能用来酿造工业酒精。

    直到酒精灯的出现,工业酒精才有了用武之地。

    工业酒精非常便宜,远比蜡烛和灯油便宜。

    “洁白透明,比玉石还晶莹剔透,这种东西太贵重了。”

    “天哪!这东西竟然是沙子生产出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众多官员,在惊叹着玻璃制品。

    苏河把他手中的玻璃制品,交给曲清漪拿着。

    “洪院士,玻璃已经能量产,我们去镜子工厂那里看一看。”

    洪飞鱼激动的说道:“苏统领,你派来的那几个人真是太强了。

    他们只通过几次试验,就搞出了镜子。”

    他们来到玻璃制造公司,西北角的一片厂房中。

    这里有警备军的士兵站岗,长期驻守在这里。

    众多官员,看到警备军的士兵。

    他们就意识到,这里工厂生产的东西不简单。

    除了钢铁厂、兵工厂、机械厂等少数工厂,很少工厂能享受到,警备军的驻厂服务。

    “洪院士,我们就不进去打扰他们,直接去仓库看看成品镜子。”

    洪飞鱼在前方引导,带领众人走向仓库。

    生产镜子的工厂,除了少数科学院的研究员,禁止任何人进出。

    外面有警备军守卫,里面有暗卫守卫。

    镜子车间的工人,全部都是判处无期徒刑的士绅子弟。

    他们一辈子,都别想在镜子工厂里走出来。

    这些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工人,即使跑出来也没什么用。

    银镜反应的配方,掌握在科学院几个研究员手中。

    这几个研究员,全都对苏河忠心耿耿。

    他们都是被人抛弃的孤儿和父母双亡的烈属遗孤。

    苏河作为他们的老师,也担当着父亲的角色。

    这些人不缺钱,能投身科学事业,他们也是不慕名利的人。

    在秦王府治下,他们是苏河的学生,做什么实验都能痛快的满足,身边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

    苏河无法想象,会受到什么样的委屈,才有人才会反叛他。

    更何况化学工业,这是成体系的工业,某一个点泄露出去,别人也很难模仿。

    但苏河为了尽可能的保密,垄断制造镜子的技术。

    他还是对镜子工厂,实施最严格的保密措施。

    现在全世界,西方也掌握了制造镜子的技术。

    他们采用的技术太落后,镜子背面的涂料,使用的是汞化合物。

    汞这种特殊的金属,对人来说有剧毒。

    特别是对婴幼儿,直接伤害他们的神经系统,能后天导致人变成傻子。

    苏河制造镜子,采用的是银镜反应。

    镜子后面的涂层是金属银,非常的安全。

    银镜反应非常简单,苏河在科学院培养化学人才时,就已经成功实验出银镜反应。

    银镜反应的材料,主要是硝酸银和氨水。

    硝酸银和氨水不要求工业化生产,实验室制备不算困难。

    其他的辅料也不难制造。

    氢氧化钠溶液,用纯碱就能制造。

    纯碱属于天岩矿物,不难买到它们。

    乙醛最难制造,但它的用量十分稀少。

    乙醛用工业酒精,就能少量的制造出来,原料也非常容易获得。

    银镜反应就是在硝酸银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

    这个过程生成白色沉淀,再向其中加入稀氨水,直到白色沉淀彻底溶解。

    这时候得到的液体叫银氨溶液。

    在银氨溶液中,加入极少量的乙醛,对溶液进行水浴加热。

    反应之前把玻璃里面遮挡住,放在溶液里。

    很快就能看到没有遮挡的玻璃上,看到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整个反应过程,银氨溶液必须现场配置。

    镜子工厂,才要有科学院的研究员进行驻守,现场指导工人配置银氨溶液。

    众人来到仓库中,看到这里摆放着大小不一的玻璃镜子。

    最小的玻璃镜子,只有半个巴掌大小。

    最大的玻璃镜子,足足有一人多高。

    官员们走近这里,站在玻璃镜子的旁边。

    他们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身体情况。

    田文恒惊叹道:“我脸上竟然有颗痣,平时照铜镜,都没有看出来。”

    “原来我的这么好看!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全身样子,这种感觉真不错。”

    众人看到镜子,都震惊于镜子中清晰的自己,每个人都在镜子面前,仔细观察自己的形象。

    曲清漪站在镜子旁,欣赏着前方倾国倾城的小美女。

    她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自己真实的模样。

    平时洗脸的时候,只能看到脸庞的模样。

    看不到自己穿上衣服之后的表现。

    通过水面观察自己,看得远没有玻璃镜清晰。

    这些玻璃镜,能把人照得非常清晰,远比他之前在秦王府,使用的铜镜照的清晰。

    秦王府的铜镜,要比市井百姓家里的铜镜,清晰几十倍。

    刚被工匠打磨完的铜镜,清晰程度只是稍逊于玻璃镜。

    但铜镜非常容易生锈,生锈之后就照的不清楚。

    只能重新让工匠打磨这些铜镜。

    打磨出能媲美玻璃镜的铜镜,这也不是一般的匠人,价格极为高昂。

    这种铜镜注定稀少又珍贵,一般的权贵都使用不起。

    玻璃镜效果比铜镜还好,它却能走入千家万户。

    只看在仓库中摆放这么多的玻璃镜,这种玻璃镜肯定是能大量生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