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明末逐鹿天下 > 章节目录 第514章 封禅泰山?可笑!
    4338年(公元1641年),五月二十五日。

    皇帝苏河召开御前会议,这次御前会议人员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相魏时鸣和大都督冯三秋分别带着文武官员入场。

    他们分成左右两排,文武官员的敬畏分明。

    内阁与六部官员和大都督府大都督与副都督坐在前排,他们有着讨论政策的权利。

    其他列席的官员,只能讨论与他们衙门相关的政策。

    皇帝苏河看着魏时鸣,他刚上任就表现的很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很精准,直接让内阁大臣李志升暂时退避。

    魏时鸣联合新入阁的曲向阳和王言虎二人,很快掌控内阁的局面。

    御前会议刚开始,工部尚书金银花起身奏道:“陛下,魏王等人大肆招募国内的工匠,购买国内技术。

    大量的技术外流,朝廷是否要阻拦。”

    工部除了兴修水利道路这种日常工作。

    它还负责制定工业发展政策,协调各地的工程项目。

    现在遇到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技术和人才外流。

    魏王等人大量收集人才,普通官吏没有能力阻拦。

    工部刚开始也没有太在意,但魏王等人给的待遇太优厚。

    他没文化。

    贺知声最先站起身,建议道:“陛下,现在大华的版图,北至北海,南至澳洲,西至巴尔喀什湖,东至东倭总督府。

    华夏大地的版图,扩大何止一倍。

    陛下的功绩远超秦皇汉武。

    现在四夷臣服,各位王爷又坐镇海外。

    当年秦皇汉武封禅泰山,这个佳话流传千古。

    臣建议陛下封禅泰山,禀告上天陛下的功绩。”

    魏时鸣和李志升听到贺知声开口,他们脸色微变,观察着皇帝苏河的表情。

    魏时鸣还想要阻拦,最终却没有出声。

    从古至今,只有六位皇帝封禅泰山。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及其皇后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之后,无人封禅泰山,这可是有原因。

    皇帝苏河听到封禅泰山,他脸色立刻变得铁青。

    封禅泰山在汉朝之前,对于一名皇帝来说,那是极为荣耀的时刻。

    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这种千古一帝,才有资格封禅泰山,被万民传颂。

    在唐朝时期,唐太宗没有封禅泰山,反倒是唐高宗和唐玄宗封禅泰山。

    封禅泰山的地位,就急剧降低。

    等到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之后,封禅泰山这件事,就只剩下劳民伤财,不会增长一丝威望,反倒会被人嘲笑。

    皇帝苏河气愤的说道:“封禅泰山?可笑!

    朕怎能与宋真宗,这种懦弱的皇帝为伍。

    封禅泰山,朕不去,今后谁都不准再提。”

    皇帝苏河语气严厉,让官员们知道,皇帝苏河真的生气了。

    官员们也回想宋真宗赵恒的操作,在这位皇帝封禅泰山之后。

    封禅泰山大典地位一落千丈,很多皇帝都羞于他为伍。

    大明没有一位皇帝,前往泰山封禅,就可见宋真宗赵恒的影响。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他在位期间没有太大功绩。

    流传后世的功绩,那就是澶渊之盟。

    当时,面对辽军的大举入侵,宋真宗赵恒在寇准的力主下,御驾亲征,挫败了辽军。

    宋军取得优势,却听从辽国的请求,两国罢兵。

    宋朝逼着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实现宋辽百年间和平。

    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宋朝赚了大便宜。

    但澶渊之盟内容,宋朝根本不像胜利者,而像战败方,年年给予辽国岁币。

    宋真宗赵恒为了挽回颜面,封禅泰山,直接把这个重大仪式搞臭。

    内阁大臣李志升看到皇帝苏河脸色不悦。

    他立刻起身建议道:“陛下可以祭拜黄帝陵,向祖先祷告陛下带领大华完成的功绩。

    陛下的功绩,不输秦皇汉武。”

    皇帝苏河听到这个安排,他脸上恢复了几分笑容,朝堂上还是明白人居多。

    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这也符合大华现在推崇的崇拜祖先文化思想。

    首相魏时鸣建议道:“臣建议陛下前往巴蜀。

    铁路已经正式通向巴蜀,巴蜀将会成为国内第四大工业基地。

    最新工业基地的建造,全部采用最新的技术。

    陛下了解现在国内工业成果,巴蜀是比较好的观察窗口。”

    皇帝苏河又听几位官员的建议,他满意的说道:“朕很快会把随行的官员名单和路线通报给内阁。”

    御前会议结束,苏河吩咐太监把全国地图搬过来。

    他根据刚刚官员的建议,规划着自己的路线图。

    苏河没有时间前往全国所有地方,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他选出六个主要停留的地方,通过这些地方,观察大华的发展情况。

    第一站是济南府,观看黄河大堤的成果,山东粮食种植的情况。

    第二站是松江府,观察江南的发展,同时参加第一座长江大桥的开工仪式。

    第三站是开封府,见证黄河新河道启用。

    第四站是蓉城府,视察巴蜀工业基地,观察西南地区的枢纽。

    第五站是延安府,祭拜黄帝陵。

    第六站是张家口府,了解内地与蒙古的商贸情况。

    苏河看着自己规划的路线,这个路线途经大华主要核心省份,能了解国内各地的情况。

    他决定具体路线之后,立刻派人把相关路线发给内阁和大都督府。

    由内阁联系各省巡抚,配合皇帝出巡。

    大都督府调集各地的驻军,保护皇帝苏河与随行的官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