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塑千禧年代 > 章节目录 271 薪火相传(三合一)
    “胡教授,其实我今天登门不全是为了冰芯。”

    方卓面对胡正明的明确拒绝,没有惊慌,愈发镇静的说着违心之言。

    是为了冰芯,是为了冰芯,全是为了冰芯!

    他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冰芯作为全球半导体的末学后进,我身边这两位工程师作为年轻的半导体新人,都有一些关于行业发展的疑惑想来请教胡教授。”

    “至于企业的职务,企业的要求,那都是其次。”

    “想必教授也知道冰芯这边是邱慈云邱总在负责,我是不负责运营的,只尽量提供资金保障。”

    方卓笑道:“我也就只能背背fin field-effe、沟道宽度15nm、鳍高度50nm,又或者什么平面晶体管的短通道效应导致漏电,我是万万聊不来的。”

    胡正明一愣,哈哈大笑。

    这是连自己的论文都认真看过又记了数据下来?

    也算煞费苦心了。

    “请坐,方总,还有这两位年轻的工程师先生。”教授聊了这么几句才终于有了正常的寒暄,让三位客人落座喝茶,“方总的年轻和风趣都出乎我的意料,听说中科大这次的国际院校交流就有方总背后的努力?”

    方卓沉吟道:“应该说,更多是科大和领导们的努力,我在其中没发挥太大作用,当然,冰芯落户庐州,不管是皖省领导还是中科大校方以及我们企业,都希望能合力把一个晶圆代工厂给做起来。”

    “这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基于这个,科大领导也希望能借机让更多有实力的专家带一带半导体相关专业和学生,胡教授的学术成就如此耀眼,自然是科大最想携手合作的人选。”

    “国内的半导体人才确实相当欠缺,作为企业方,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这一点。”

    方卓侧身介绍了下两位助理:“像刘铭德、徐开怀,一个是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青年才俊,他是我费尽力气才能借进企业来的,一个是西电今年的优秀毕业生,也是我亲自跑了一趟才确定下来。”

    他感叹道:“人才缺口太大了,国内这方面真的任重而道远,今天也是有机会能拜会胡教授,我就顺便让我们冰芯的新人来当面请教一些疑问。”

    胡正明颔首,看了眼两个年轻的工程师,相较于同样看起来很年轻的方总,这两位就显得腼腆很多。

    他从加州大学来中科大,自然知道这里有一家冰芯,也知道这个项目的概况,尤其最近有或明或暗的接触暗示,对于冰芯背后的内地首富也有粗略的印象。

    现在,这个印象在见到本人之后有所变更,只觉此人确实颇有气度。

    “人才的事情急不得,我来科大做交流,也愿意做一做薪火相传的事,至于冰芯嘛,方总,我刚才也说了,我现在更想做一做学术研究,更何况,我也和台积电有竞业协议。”胡正明语气缓和了一些,态度依旧坚定。

    方卓点点头,没有急躁:“胡教授,我知道这个情况。”

    他开着玩笑:“冰芯是个长久的事,国内半导体行业也是这样,我虽然不懂技术,但也很理解胡教授的心情,这不,连过来拜访都做着薪火相传的打算。”

    “我想着这一趟就算我自己无功而返,多少也让冰芯的工程师解解惑,学学东西。”

    胡正明笑起来。

    他心里忽然稍微比较了一下见面就由自己提到过的张忠谋。

    虽然冰芯和台积电是天壤之别,这位方总和张忠谋在这个领域的成就没有可比性,可因为这位年轻总裁的惊人财富,也不是不能比较一番。

    张忠谋性格坚韧,行事强势,而面前这位方总则十分温和,言语谈吐让人如沐春风。

    胡正明收起心中的比较,看向两位腼腆局促的年轻工程师,说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这一趟来科大就是当老师的,这半个多月倒也没少在课堂上见到对半导体很热心的社会人士。”

    至于那些社会人士到底是什么人。

    在座的人都很清楚。

    胡正明觉得自己这方面做的已经可以了,他在课堂上没有藏私,碰见一些社会人士的问题也很详细的解答,也算侧面帮一帮冰芯。

    方卓笑笑:“是,我替那些朋友感谢胡教授。”

    他又扭头对这一趟一起过来的两位冰芯助理说道:“你们有什么学术上的疑惑就问问教授,这种开小灶的机会可不多,我喝喝茶,也听听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

    一位西电优秀毕业生和一位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借来的研究员,两个年轻人没有浪费时间,真就一些艰深的让方卓完全听不懂的技术节点询问起来。

    胡正明有点意外,有几个问题还是近一周自己在课堂上所讨论的内容。

    不过,这两人挺面生,应该没来过科大上课。

    那么,看来冰芯内部是组织起来进行二次讨论和消化的。

    胡正明依旧没有藏私,深入浅出的聊着年轻工程师们的疑惑问题。

    作为台积电工作将近4年的前,目前业界想要达到这个水准恐怕还需要将近十年的时间,那时才能真正验证finfet。”

    “十年后的冰芯是什么样,这就是我们现在努力所决定的。”

    “但凡胡教授需要验证什么研究什么学术,冰芯都可以尽力帮助,如果胡教授因为学术研究需要去其他企业,冰芯也绝不阻拦,不会让你签下竞业协议。”

    “或许,教授觉得cto这个职务需要承担太多工作内容,但不以这个职务来冰芯也行,如果能作为企业顾问,我们也十分感激。”

    方卓的姿态很低。

    胡正明沉吟不语,他确实能感受到对方的一片真诚和期望。

    可是,这仍然不足以动摇自己的决定。

    胡正明和年轻总裁一个对视,轻轻摇头:“方总,我考虑考虑吧,反正时间还早,我还有很久的竞业约束。”

    年轻人的热情与真诚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焰。

    他虽然不打算更改决定,也不想再立即泼一盆冷水。

    薪火相传,授业解惑。

    胡正明也愿意看到内地半导体行业有所发展,可自己更热爱学术,更想在人生最后的阶段在学术领域发光发热。

    他不觉得需要勉强自己,更何况,中科大的交流活动已然是一种支持。

    方卓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胡教授,不管怎样,冰芯始终欢迎教授的加入,不管是职务还是期权,我说的都一直有效。”

    “其实,教授,我压根不懂什么半导体,之所以进入到这个行业还是因为在申城目睹了一场芯片的骗局,又见过张汝京总裁,有感于国内的产业薄弱才决定做下来。”

    “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我认为我能从别的领域赚到,能说服机构一起投资。”

    “项目需要订单,尽管还没有产能,但我已经联络了国内的长虹,打算试试撬动产业链的上游。”

    “项目需要人才,但凡我能做到的,我一定去做去找去见。”

    “可国内整条产业链都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像教授所说的薪火相传,这个过程于半导体行业而言必定艰辛,但我还是莫名的充满信心,愿意贡献一份力量。”

    “和我一样充满信心的还有同时汇聚到冰芯的年轻人。”

    “中芯现在陷入了麻烦,也许会轰然倒塌,可冰芯还在积极的发展,即便中芯这面旗帜倒了,年轻人心中的火焰也不会熄灭。”

    “我会接过来,他们这样的年轻人也会接过来。”

    方卓的话语并不慷慨激昂,只是平铺直叙,仿佛在说一个事实。

    他指了指冰芯的助理刘铭德、徐开怀,这两位年轻人脸上满是认同和激动。

    胡正明静静的听着,心中的天平始终没有倾斜。

    “今天我是带着冰芯的期盼而来,即便胡教授不愿意,我也并不失望,教授不论在企业还是课堂,不论业界还是学术,都有无与伦比的影响。”

    “我是尊敬教授的,他们是既尊敬也感激的。”

    方卓再次指了指两个年轻人:“刘铭德和徐开怀代表冰芯,代表半导体行业和他们一样的年轻人给教授带来了礼物,并不贵重,还望收下。”

    胡正明开口婉拒。

    刘铭德却先拿出一张照片和文件:“教授不记得我了,我却始终感激您,我是金坛一中第一届胡氏奖助金获奖的学生,这是我的第一篇半导体论文。”

    胡正明愣住,看了眼老旧的照片,上面果然是第一届胡氏奖助金颁奖典礼留念。

    这是父亲、自己、弟弟一起在祖籍地的中学所设立的奖助金。

    照片上正是七年前的父亲。

    他惊奇的看着面前这位刘铭德,照片上的高中生变了样,成为现在的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也是被借调到冰芯的一员。

    胡正明心中一动,看向另一位年轻人,迟疑道:“小徐?”

    他记得刚才方总介绍的徐开怀是西电优秀毕业生。

    徐开怀也递上论文:“胡教授,谢谢您,我拿到了第三届的胡氏奖助金,一直很感激您,在家乡的时候也以您作为榜样。”

    这份榜样不是嘴上说说,是真的投身到半导体行业。

    胡正明完全没想到连连摆出条件的方总竟然是这种的煞费苦心,刚才聊了好一阵的两个年轻同行竟然是祖籍同乡。

    他心中的感慨、好笑、欣慰、震动掺杂在一起,拿着两份年轻人各自的第一篇论文,虚点了两下方卓,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方总,你啊,你啊……”

    “国内的半导体行业薄弱,年轻人愿意投身进来,我很感动,也很敬佩,只能竭尽全力的带着他们前进。”方卓娓娓道来,“教授一直说薪火相传,这就是国内半导体的薪火相传,也是教授的言传身教,我要替他们谢谢教授。”

    胡正明放下两份论文,又看着两位出自金坛的年轻半导体工程师,还是惊愕和震动于方卓这份不令人讨厌的机心。

    胡氏奖助金是父亲97年回乡探亲以父子三人名义所设立的,前年的时候还亲自回来颁奖,他那都是82岁的高龄了。

    胡正明今年愿意来中科大交流也是考虑到父亲身体状况,老人总想着落叶归根。

    “礼物,我收下了,我会拿给我父亲看看,看看我们金坛的年轻人多有志气和出息。”

    “国内半导体的市场很大,产业很弱,钳制很深。”

    胡正明看着刘铭德和徐开怀,语重心长的说道:“一定要保持学习,一定要勤学善思,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怕苦怕累,也不要失去希望。”

    两个年轻人恭敬应下。

    胡正明以一种不同的态度嘱咐完这两人,又看向默默不语的年轻总裁,没好气的说道:“方总啊方总,你可真是挖空心思。”

    “胡教授,薪火相传这是好事,年轻人一心向明月,我也只能殚精竭虑,生怕做不好冰芯这一摊。”方卓一脸正色。

    胡正明微微斥责道:“早十年,不,早五年,我都不会搭理你。”

    人到了年龄就觉得每一步都是归途。

    彼时仍旧壮心不已,此刻常想有所承继。

    年轻人朝气蓬勃,像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这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落在半导体行业也似乎能燃出一片天地。

    胡正明看着方卓,看着刘铭德和徐开怀,忍不住摇摇头,这些年轻人啊,比自己当初可厉害多了。

    “方总,我会考虑考虑的。”

    胡正明仍然是这个回答,内里意味却有所不同。

    方卓露出一丝克制的笑意,双手握了过去:“胡教授,冰芯虚席以待,我是倒履相迎,省里领导当时对我说,‘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我们冰芯现在也是这样,只要教授你要,只要冰芯我有。”

    老教授握着年轻总裁的手,说不好是什么情绪,只觉这早晨的太阳有时候也未免太绚烂夺目了一些。